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今我年且十八,蓦然回首,时光依旧。岁月静好,恰如月光水波荡漾。
时间带着她那永不停歇而悄无声息的步伐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她如此美丽,赐予了豆蔻年华的我以青春的容貌;却又如此残忍,只给我以背影,渐行渐远。
浮世若梦,生如蝼蚁,我只得一叶扁舟,稍纵放歌,举清酒匏尊,遥想未来,追溯过往。
未来,我希望生命华美的序章由我自己书写。过去,我想深深静静地记着,再轻轻地与你们分享。从前过往,我偶尔是不大愿意回想的,那故事底蕴透着哀伤,就连那快乐都触不可及。近日身处异乡,勾出缕缕回忆。
少时不识愁滋味,归来放鸳天已晚。惬意人生,十年恍惚。
十岁之前的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炽热鲜亮。
春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金油油的油菜田地是儿时的天堂,我喜欢来来回回地走在田埂上,观察飞过的昆虫;夏天,“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与弟弟总是顽皮得很,“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最后遭殃的还是父亲,因为他要帮我们解决邻居的“讨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不同于文人笔下的凄凉而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儿时的我眼里是静谧的。我们吃着熟透了的柿子,从树上打下的枣子;最喜的莫过于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惊喜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疲倦的是堆雪人,打雪仗,一切都如此简单。
十岁之后的少年的底色是橙色,温暖充实,却也泛起苦涩。
我开始懂得越来越多的道理,拥有愈加复杂的情绪,肩负更为沉重的责任。
初中,那是我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痛苦的滋味。刚迈入初中的校园的我,满心欢喜,满脸青涩,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我以为时光会赐予我想要的诗和远方,可现实却突然给我沉重的打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位女同学认为我锋芒毕露,开始采取“孤立政策”,呆板迟钝的我当时并未察觉到这种种危险。我更加热情急切地想结交朋友,但除了冷眼相对,便是恶语相向。我只能谄媚讨好,换来的却是全班同学的无视鄙夷。就在那段时间,我无比讨厌白天,我以为我只适合夜晚。我无数次质问生活为何如此残忍,为何将我一人抛弃到黑暗中。父母的冷漠,他们仿佛只关心我的学习;老师的随意,他只在意着冰冷的平均分;我的考试失常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终于崩溃了,因为那是我以为我唯一可以获胜的筹码。后来,我选择了转学……
再后来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泰戈尔教我“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什么味道”。罗曼罗兰告诉我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也会如孩子般乘舟侧畔,摇曳生姿。我也仍然带着青春的激情,珍惜时光赐予我的一切,枕藉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