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目标、不做作业、及时行乐”也是生存策略?

今天有家长问,“孩子没有长期目标,得过且过”,我想到其实大人也有“及时行乐”之人,按进化心理学来说,“得过且过及时行乐”是一种生存策略,虽然我们不提倡。

解释一下,生存策略,分为“慢策略”和“快策略”。

动物在进化中自动选择了合适自己的生存策略。比如大象,有食物无天敌,选择慢策略,活得长,生育少,质量高;小动物如老鼠,天敌多食物少,不知什么时间就可能死了,选择快策略,拼命吃,多生育,尽可能繁衍后代,这是进化中自然形成的。

人类也类似,稳定宽裕的社会中孩子受教育时间长,结婚晚;如果动荡贫困的社会,往往选择早早结婚,未必顾及读书受教育,这也是人类发展延续自己的本能。

小孩子也类似,他们也会自动选择生存策略。生活安定,被平和对待的小朋友,还能好奇,能收拢心神,研究一些问题;

反之如果一个小孩不停被攻击被催促,心中常常不知道自己今天又要倒什么霉了,他的本能选择是及时行乐,打游戏、吃喝,没有余力顾及什么长期目标。

我觉得目前社会还是比较宽裕稳定的,没有战乱,不是天天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觉得及时行乐的策略对学生们不合适,如果习惯性选择短期目标,通常很难获人生成就;我们提倡设定长期目标,细分,并且投入持久的热情和创造。

我们一直提倡对小学生仁慈,让中学生奋斗,但所谓“快乐教育”、“在路边鼓掌的人”,或者嚣叫着一定要吃苦、力争上游,这两种观点我都不以为然。

我觉得检验“仁慈和奋斗”,就看孩子是否不断获得成就感?为自己自豪?

如果有,他在朝着长期目标前进,如果没有,则需要周围有高人刻意帮助。

有无高人指点,区别太大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