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社会事件,令我感慨万千。
不管是都某竹,阿里女员工,还是小艺某网友,她们的遭遇都有着几乎一致的情节:自己被侵犯了!
而她们维护自己权益的方式也大同小异:在网络发帖寻求帮助,并报警或者起诉。
这似乎是最正确,也是在势力悬殊时,唯一可行,有效的方式。
而事件的结果有大快人心,也有悬而未决,但更多的还是对人性晦暗的见识。
当浪潮翻滚时,任何的举动都像是在推波助澜。
就在事件不断翻滚时,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涌现:对方可能确实有错/犯罪,但你也不是什么好人。诸如此类评论,层出不穷,好像这是错综复杂案情中,唯一理性且中立的态度。
也有很多网友评论都某竹事件:她以一人之力,让我们看到公平正义的力量,也对很多类似行为产生了威慑。
这似乎是另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
但更多的人应该和我一样,选择“让子弹飞一会”,不轻易做出论断,哪怕最后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也不敢妄下结论,害怕被攻击或反转。
起初我认为,最后一种选择才是最理性,最中立的做法,接下来类似的事件持续发生,虽然案情不尽相同,但人性中的幽暗没有令人失望,我一次又一次地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但逐渐地,我开始害怕自己做出的选择,因为选择背后的态度是:冷漠。
当一个女生以受害者的口吻说出自己被伤害的经历时,不管多么悲痛,我都会提前预设:她是不是在做戏?是不是想敲诈?是不是想炒作?如果我选择了相信她,最后反转了,自己打脸不说,更为愚蠢和冲动而后悔。
所以我选择了默不作声,我并不相信施害者的律师函,个人保证,也不相信受害者所谓的情节证据,奔走呼号,而是等待真正的公平正义!
直到有个朋友在评论小艺网友事件时,我才意识到冷漠的危害性,朋友说:这个受害者应该也有问题!
或许这只是对方的无心之说,但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受害者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并不存在“完美受害者”,“受害者有错论”也全是无稽之谈,但现实生活的不断反转又反转,令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多疑和冷漠。
但正因为我们的理性,多疑和沉默,有多少人因此而蒙冤,又有多少人选择了和房思琪一样的结局?
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审判,但一个“受害者”出现时,我们是否可以预设对方是良善的,正当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我们对一个社会事件发声时,我们无法得知对方是单纯善良还是包藏祸心,但我们的初衷,或许并不是帮助受害者,而是为了守卫内心所坚定的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就是:我们相信,坏人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相信,没有完美受害者,我们相信,人性中的良善和勇敢,我们也相信,公平正义的存在。
罗曼罗兰有一句被引用过无数次的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中也是一样,在见识过人性的幽暗后,依然选择相信善意和公平,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很遗憾,我还并没有做到!
那是否会有人利用这种良善和相信的声音,寻求庇护,谋取私利?应该会有。
那是否也会有人因为这种善意,而选择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我相信,也会有。
这就像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样,只不过相信不同,选择不同。
当然,盲目的相信和毫无根据的人身攻击只会添乱,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祷文: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希望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区分坚守什么?反对什么?
也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英雄主义式的坦然和勇敢!
祝你,也祝我!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