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萍—第四次作业

主题】承认自身情绪,引导他人情绪

【片段来源】《好好说话》

【R:阅读原文】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WHAT】这个片段给出了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让你的情绪反应可以预测;

【WHY】人人都有情绪,也都有宣泄情绪的欲望和冲动,但是我们又常常隐藏情绪,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日常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出现的不愉快,有人会严厉地中断谈话;或者大发雷霆,或者直接一声不吭,生气走人。这样做不仅不会解决问题,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还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明事理,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

【HOW】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反应可以预测呢?

1. 察觉情绪:

当别人的话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立马进行一下自我觉察--我有情绪了。

2. 提前预告:

“你再这样,我可要生气啦。”把你的情绪告知对方,对方知道了你有情绪,就会对你的反应有一个预期,就算后面你真的没忍住发脾气了,对方会有一点心理准备。同时你自己也会减少一点心理负担。

3. 坦白需要:

情绪不好需要体谅就和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一样,要直接说出来别人才会知道应该怎么做。给对方一个清晰具体的指令,可以求安慰,可以求换话题,比如:“咱们换个话题吧,聊一聊其他事情”或者“我太生气了,现在什么都不想听,等我情绪调整好了再谈好吗?”等等。这样对方就会知道你不是不讲道理,只是现在不想讲。

【适用边界】那么这个方法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使用吗?我觉得并不是,它更加适用于朋友、亲人、平级同事之间的谈话,而对于上下级之间和面对客户的沟通就要慎用了,因为对方未必会关心你的情绪。

【今日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和【I】写出你的A1和A2: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昨天晚上,我和儿子进行情绪控制步骤的沟通,帮助儿子达成准确识别发脾气行为、生气情绪、制止措施、事后研讨客观事实的目标。说着说着,虽然嘴巴还在回答我的提问,但是身体已经东倒西歪。我先是沉默不说话,安静地看着他两【这也是一种预告方式】,原本和谐的氛围瞬间紧张了几分。【此时,我已经有生气的情绪了。】待他们稍微坐正,我才继续。没过多一会,儿子又表现懒散随意。这一次,我拉下了脸,严肃地说:“你们再这个样子,我就会忍不住生气了。”【以前觉得说这样的话是威胁,总提醒自己要少说。现在才明白这是提前预告。】因为刚被揍过,儿子很快坐好,沟通顺利完成。儿子可准确复述情绪控制四步骤。

反思调整】:在日常生活中,对着儿子,我最容易有情绪。拆完本页,我意识到以前我更多地是压制情绪,没有让情绪得到正确地释放,最后积累爆发,必定出现我最不愿意看到的自己。不仅如此,我一直指责儿子只会发脾气,反复强调发脾气没有好处,不要总是发脾气。情绪没有好坏,正如生活,都是宝贵的体验,我们应该认真接纳,用科学地方法应对,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设想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面对朋友、家人或者工作伙伴时,有可能出现哪种带有情绪沟通场景是可以用片段中的方法去处理的?请做一个可执行的应用计划。

今天早上(7月16日)06:30,我会带儿子去跑步。按照儿子的习惯,会边跑边玩。我的惯用手法是先提醒,再不分场合地骂。骂儿子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在拷问自己,怎么能在公众场合骂儿子呢?

拆完本页,出门之前,就先来个提前预告。

首先和儿子总结回顾下,当他出现什么行为时,我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引导儿子承诺要尽可能避免这样的行为,表明我想和他两度过愉快的早上。【这一步除了用到了预告,还用到了《关键对话》的行为方式模型。

其次,明确告诉儿子,当他两没忍住出现以上行为时,我会不高兴【表明情绪】,但我会尽量忍住去提醒【预告】。如果儿子屡教不改,我有可能会忍不住发脾气,会骂他两【坦白需求】。

用这样的方式沟通,让儿子对我的反应有一个预期,就算后面我真的没忍住发脾气了,他两也会有一点心理准备。而且我也能减少一点心理负担。【达到拆为己用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