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订阅了几个精英专栏,跟随专栏的大神走到现在,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这些粉丝无数的精英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吧。笔者总结了几个他们的共同点,希望能对各位看官有所启发。
一、他们都具有极强的思辨精神,不会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对于寻常事情的解读,他们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角。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目前的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老师。对于许多事情,他的解读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他一直强调“只字不落的阅读”和“深入思考”。李笑来老师认为“专注”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对于“广告”,他是这样解读的:廉价收割人们的注意力,然后高价卖出去!是不是以下就有了天天做韭菜,天天被收割的感觉?这个解读,简直是一针见血:想要卖出产品的企业,在哪家电台、电视台投放广告不需要付出高额费用?但是我们却对这些广告看似不多的时间占有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太可怕了?
关于“专注”的重要性,吴军老师在他的第244封信--凡事都要专注中也做了深入的分析。
咱再来看吴军老师,他在“也谈10000小时,再谈10000小时”的硅谷来信中,对于“一万小时定律”的提法做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更加严谨的结论,当然,还指点了正确的做法。
在这里,笔者还得插一句:这些专栏的作者,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有观点、有方法,也就是说:既给了咱们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还没忘给咱一只喝汤的汤匙。咦?这不是罗胖给大众分出的两类人---“立场、感受、意见”,“目标方法和行动”中的后者吗?
我们再拿得到的掌门人--罗胖为例。罗胖在他的第325期逻辑思维--“美德的条件”中,对于我们高度赞誉的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进行了让人瞠目当又合情合理的解读---他们君臣的互相成就,才成就了一段“以人为镜”的佳话。最后,罗胖告诉我们;美德,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种挑选环境和伙伴的智慧。美德只有在允许绽放的环境里,才能存续下来。
再来一例,通常,在我们观点里,“养不教、父之过......”因此,我们对于哪对宠溺孩子的父母,有时候甚至有规劝人家对孩子严加管教的冲动。但是,在武志红老师“成为你自己”的专栏里,他这样告诉我们:父母倘若能接受孩子完全的自我,就会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足够的“抱持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是那个“听话的、懂事的孩子”,而是一个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听从内在声音”(潜意识)、追逐自我成长的孩子。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下长大,孩子无法活出自我,他们太在意外部评价,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更多使用头脑层面的思考(意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写出风靡全球《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在他文章前言里所说的一句颇有意味的话: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无怪乎有人说: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
再来,对于“知识”,他们的认知惊人的一致:我们太多人把海量的信息当知识,事实是:“记住”的信息,“理解”的才叫知识。
对了,他们都认为“21”天习惯养成是无稽之谈。当然,其中还有一位老师(忘了是哪位了)给出了这“21天习惯养成”的出处和来源---被截肢的患者需要21天才能接受自己已截肢的事实。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因为他们有极强的思辨精神、分析精神,所以,他们更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精准的做一只“风口的猪”。当然,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先知先觉”,而是“学而知之”。
那么,他们的第二个特点便是:
二、他们都是珍惜时间的终生(终身)学习者。
李笑来老师提到,他最喜欢的是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注意,第一个与第三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他竟能在大家欢度佳节之际一个人窝到宾馆里读书。对于书籍的选择,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看出版的次数。次数越多,质量越高,越值得一读。我们再来看吴军老师,吴军老师博览群书,这在他“给中学生的推荐书目”“大学生的推荐书目”,以及他对所看过的书籍及历史人物的解读中足见一斑。
吴军老师对自己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划和要求。就说刷手机吧,他要求自己一天看手机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很少回复微信。(我是不是回复的太及时了?这是病,得治啊)。还有一点,真的是惜时如金。在他一篇文章中,他提到过:假如有4分钟会做什么,有十分钟......更让人不得不服的是:即使坐飞机,也会珍惜分分秒秒或写作、或工作......
三、他们极端自律。
对于他们的自律,我就拿一件事来说明:一年52周,天天更新专栏,动辄几千字。全部高质量、高水平原创,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吧。
原本列了这些精英的十五条共同点,结果就三点的解读就差点刹不住闸。得,剩下的,咱们留待下次再说。简单说来:笔者还发现了他们以下共同点:
四、他们都提到眼界和见识的重要性。
五、他们都强调践行是成功之本。
六、他们都会及时跳出舒适区,谋求个人更大发展和提升。
七、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
八、他们活得很真实、务实。
九、他们都强调自我是一切的根本。
十、他们都认同多维度发展自我。
十一、他们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十二、他们都认为投资首选要避险而不是冒险。
十三、他们都精于演讲和写作。
十四、他们都认为写作的本质是把话说清楚。他们不认为文采飞扬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十五、他们都认为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
十六、他们都认同中国阶层没有完全固化,每个都有机会跨越自我的阶层。
最重要的一条:绝大多数专栏作者,都是名校毕业。即使不是名校毕业,也是苦心孤诣学习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