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日志(诗意语文,文脉传承)

      诗意语文,文脉传承

——听王崧舟老师授课及讲座有感

        春晖五班  彭玲

    诗意诗意,少了“诗”,何来“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教学伊始,学生赏菊花、牡丹图,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菊花吗?”“同学们,你们喜欢牡丹吗?”很多同学不为所动,后来,老师引出诗句,适时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赏花品性,对简单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菊之隐逸、牡丹之富贵,别样的“花”走近了他们的心间。学习从“诗”开启,“意”在读中感受。教师每一次的引读,都是学生情感的升华。

    读的是文,理的是脉。经由简介,学生知晓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进入文本品读感悟莲之君子品性;引入莲叶、莲蓬、莲藕,启发思考,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一步步梳理文章脉络;最后,经由三则小故事,学生如入历史般感受到了周敦颐用一生践行着君子品性;莲之君子品性,从古人周敦颐的刚正不阿、通达正直到近现代周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恩来“一生坚守信用,把人民放在心中”……美好品性,代代相传。品性的传承就是精神的传承,品性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基于文脉的学习,学生对母语才更有情感,母语才更有力量。

    讲座中,王老师一语中的的指出了目前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学生为什么读了十二年的书,还是没有文化?

    我深思,学生是反应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没文化,不就是老师没文化吗?有文化的教师是不断加强内功修炼的学习者、思考者,多角度的去看教材,多渠道的挖掘课外资源,在小课堂中带领孩子们去追本溯源,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有根基、有文脉的孩子。

    文脉的传承离不开诗意的课堂,文脉的传承离不开语文教学,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从远古到今天,从中国到世界。值得我们用余生去追求、去学习、去践行……

                    2019.7.20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再过几天,冬至如期而来,江南未到冬至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兴趣盎然探访了谭畈村周家湾新修建的濂溪公园周敦颐纪念馆...
    c3a940dc82c6阅读 607评论 0 0
  • 等了一个星期,总于等到创造营更新的日子,满心欢喜的看电视,却看到我最喜欢的一个孩子竟然突出比赛了。 ...
    小道道86阅读 75评论 0 2
  • 今天一月25日,放纵的一天~ 没有看喜欢的书,没有看有意义的电影,也没有观察身边的小美好。 今天是靡烂的一天,把时...
    清欢三卷阅读 227评论 0 1
  • 著名导演冯小刚坦言: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了,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钱挣得再多又怎么样?能带走吗?去西山...
    四姐的简书阅读 348评论 0 0
  • 丰富的生活里 少不了颜色丰富的食物 爱吃面食的我 更是少不了吃窝窝头啊!! 杂粮窝窝头整一个~ 夹心的!我爱紫薯~...
    爱吃红薯的老鼠阅读 13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