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临时决定学期中假带女儿去成都后,就一直在查酒店、机票、做攻略,再加上因为洪水,影响了生活秩序,有些忙乱,连每日的英语阅读和写作都没能坚持,学做公众号的事情更是完全没有进展,今天终于空点了,继续想想公众号的事。
做攻略时搜索信息时翻看了不少公众号文章,有些介绍景点的文章水平很高,引经据典,文采斐然,配图也很美,能感觉到作者用心地查阅了很多背景资料,而且一定是真心喜欢写作、享受旅程,才能有耐心记下旅程中那么多细节、拍下那么多照片,才会愿意花时间写这么长、这么好文笔的文章、配那么美的图。还有一种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用信息的,甚至做出手绘地图,标注细致到“这一段不要步行,地图上看着距离很近,全是上坡,走得非常累”都标出来的。 还有一种是咋咋呼呼的“来XX必打卡最美景点”、各种“最美、最好吃、最好玩”、各种感叹号,再配上海量相片,看着挺热闹,车轱辘话来回说却没有实用价值的。
第一、第二种都是我喜欢的。第一种,知识性强、文笔好,能增加我的历史文学知识。第二种,能提供实用信息,给读者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旅游攻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时间、交通、景点游玩、美食衔接得很丝滑,不绕路、不浪费时间,开放时间、位置都要考虑到,越具体越好。至于“最美、最好吃、最好玩”,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作为攻略,对读者是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的。
可奇怪的是,咋咋呼呼型文章的阅读量却是明显高于我所喜欢的第一、二种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第一、二种文章的阅读难度相对大吗?我不禁由此想到自已的公众号文到底该怎么写?
我看过两三本教写微信公众号文的书,解题思路大致相同:搜索热点选主题、起个先声夺人的好标题、定个奇巧高反差的立意、轻阅读结构(措辞简单、篇幅短小)。重点是:读者思维永远高于作者思维,读者怎么想是最重要的,读者喜欢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这个解题思路,我似乎应该写诸如“陪读十年妈妈告诉你如何提高孩子的英文”、“长居十年老清迈告诉你如何玩转清迈”,“学习习惯才是提升学习力的终极大法“之类受众更多的。可是,我真的要按这个模式来写吗?
我静心回想了下自已想写公众号的原因。我的初衷,是记录女儿的学习成长,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因为IB课程难度比较大,我想记录下她是如何攻克一个个难关的。我的关注点是家庭教育,是我和女儿共同成长过程中带给我感动和思考,我想要把它们记下来。
另一个原因是: 女儿的 课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课外活动CAS (Creative创意, Active活动,Service志愿服务,要求活动包含这三个要素),我建议她学习中国历史,然后将她学习中文的经验写出来发布在学校周报和其它英文平台上,帮助选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同学学中文、同时宣传中国文化作为志愿活动。因为她的思维语言是英语,又有中文背景,也在学习中文,所以她能理解English speakers学中文的难点、痛点,她的中文学习经验应该是能帮到同学的。
文史不分家,我们再加上地理,三科结合起来学习,这样也符合creative创意的要求,更能提高她的文史素养,还能对祖国的地理有个基本了解。虽然只能学些皮毛,总比一窍不通好,毕竟现在功课很紧,没办法再抽时间出来去专门学。平时我就见缝插针地给她讲,看到荷花讲“荷叶罗裙一色裁”,碰到9.18讲九一八事变,讲秋分、讲国庆,每天早上陪她看会中文书,放假了就带她回去看祖国的锦绣河山,把书本的知识具象化。
我很记得去年,当她登上鹳雀楼、瞪大眼睛发出的惊叹:天啊,真的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站在壮观的壶口瀑布边,看着浑黄奔涌的黄河水,听着河水轰鸣,抬头远眺巍峨的重山,曾在立体地图上摸过的突起的山、黄河就在眼前手边,她真正理解了黄河为什么叫”黄河“、为什么说山西是“表里山河”。她越来越为祖国的历史文化自豪,本身她文科也比较强,喜欢历史、社会学,可以比对西方文史。
所以,经过一番讨论分析,她觉得这个项目既能发挥她的强项,又能提高她的中文,便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可是项目要持续18个月,这就意味着她得长期输出、坚持写稿,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她有点犯怵。为了鼓励她,我说:“妈妈陪你,你写英文平台、妈妈写中文平台,你也可以尝试用中文写稿,发到妈妈这儿来”。
可以说,我写公众号,还是为她的学习服务的,记录、总结她的学习经验、成长。但是,这就是典型的作者思维了,写自已想写的东西。不过,写作,不是首先是自已和自已的对话吗?表达自已的真实感受吗?
所以,我还是坚持初衷吧,这样,起码我能确定地收获一本成长笔记,将来老了可以和女儿一起看看这本“回忆录”。至于阅读量,这种不确定性,对于非营业账号,不是个重要的指标。若有读者对我的文章产生共鸣,互相交流,当然是美事;没有,独行,也甚好。
当下,最重要的是:先养成写的习惯,同步和女儿把各自已的平台开通。其实,近期我们正在经历清迈史上最严重洪灾,看到身边发生了很多值得书写的事情,很多感触,希望能尽快把它们付之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