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长,对遥远的事情记忆愈发清晰,对眼前的则越模糊与淡然。虽然我才四十岁。
时间的确是个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清晰的变模糊,也可以让模糊的重现清晰。它可以让想忘掉的更根深蒂固,也可以让想记起的无踪可觅。
一个人独处时,一段音乐,一缕菜香,一页书签,就可以把人的思绪牵引的悠长,悠长,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于是那年那月那情那景就悄然而至,恍然如昨。
记忆中的中秋节,似乎只与月饼有关。小时候一年到头能吃到饺子的时候屈指可数:除了过年,其他大约就是端午一次,中秋节一次,阳历年也就是元旦一次了。所以,八月十五的月饼,简直就是一年当中仅次于饺子的珍馐美味了。那时候商店售卖的月饼千篇一律,嗜甜食的哥哥颇爱吃,薄薄一层面皮,里面包裹着红糖和绿色红色萝卜丝,还有些许花生仁和成的馅儿。馅儿很甜,但也很硬,我极不爱吃。我只盼着自家打月饼。
打月饼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简直具有极强的仪式感。大约八月初十的样子,家家开始炒面调馅儿,家家开始准备油和面。条件好的人家,一斤面一两油的样子,家境宽裕的人家,一斤面一两五油,这样烤出来的月饼外酥里甜。一切准备就绪,就是邻里互相帮衬着制作月饼坯子乐。各种花色和形状的月饼模子,好像变魔术一般,倒出各种形状的月饼坯子。坯子先上鏊子用火焙,焙到八成熟,在放进炭火很旺的炉膛里烤,最后伴着甜味儿的焦香的面香味儿透过鏊子的缝隙四散飘逸,然后钻进我们这帮小馋猫的鼻腔里。啊,如今想来都两颊生津。
如今生活好了,市面上各种味道和风味的月饼眼花缭乱,也再没有了自己拌馅自己和面自己打月饼的时间和闲情。中秋节,也就少了那么一点点期盼和仪式感。但是不论如何,又是一年月正圆,团圆,甜蜜,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却是亘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