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电视·从看《汉武大帝》有感


别人看电视剧是为了消遣

我看电视剧是为了长知识

这样的一部历史剧被我看出了好多知识和内容来

首先帝王不是谁相当就能当的,更不是件容易轻松的事

当然如无谓手上的社稷的人,糊里糊涂的当个吃喝玩乐的皇帝倒也是不错

只不过会背上千古骂名而已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皇帝,须得舍弃很多东西,须得懂得很多东西,每天不是尔虞我诈,就是玩弄权术

所以大多皇帝都不长寿就是如此原因吧

其二,在观众的视角我会觉得,有些人物实在愚蠢到令人发指

但试想想如果自己身在其中,是否也能抽身出世间客观的分析利弊,不被情绪,谗言左右呢

我沉思良久,觉得自己断然事没有这本事的

一个聪明的人

不仅仅是会看清他人

更会看清自己,控制自己

在这一点上,以前的我就完全败北,只要一有情绪,总会被支配,这几年学了心理学后,当有情绪时,能稍微放缓情绪,自我体察一番,但仍然不够理智

不过今年倒好,也坦然接受了这么性情的自己,觉得这样的自己,虽有些傻,但亦有可爱之处

其三,在看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为这一点和吴垠同学聊了很多

汉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法,外儒,思想觉悟却是内道,外儒

这样的思想于我来说,便是表里不一

故所以,我看了历史上的这些权谋之术,只有可叹之份,却无半点想取之心

我还是安安静静的做自己手头上的小事,不想飞黄腾达,也不期望千古留名,过好当下,即是最好

其四,从宋朝程朱理学后,各朝各代,除了明代·王阳明,再无思想上的大家

其原因,是前辈的人把还想的思想都想绝了。还是故步自封,不肯接纳新鲜思想呢?

以此,我想到之前和忘年交人称鬼才老魏的魏康宁老师曾聊过国画之事

他一个在绘画领域浸润了几十年的人,却在近花甲之年,选择弃笔不动,转而去玩尺八,京胡

每每见状,我家老先生则惋惜老魏“不知守一”,玩物丧志

但我却不赞同老爷子的说法,我曾和老魏聊过他不想画画的原因,他说,他能想到的古人早就画过,他没画过,没想到的古人也早就涉猎,与其重复他人之路,不如暂且搁笔

转仗去了音乐领域,我想或许哪天他在即兴演奏尺八,或拉着京胡摇头晃脑之时,又画感齐飞,那时画便不是为了超越古人,而是愉悦自己,记录当下的艺术产物

就好比,苏轼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罢了~

故所以我倒是十分欣赏,老魏的洒脱和不羁,颇有相逢恨晚之感

可惜,今年疫情,无缘得见,不知来年再见,是否又有大不相同之观念呢,拭目以待啊~

当然由此我也想到自己,我的画一直属于不伦不类

既不属于国画,又不归属于西画

我一直不停的画着,这十几年没有断过笔,可我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图自己开心

但人一旦坚持一件事长久了,便想做出点事来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

但论画技比我好的,数不胜数,论理论知识比我丰富的,多了去了

想要在这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得另立山头

但这样的山头是好立的么?那么多的先贤都没有成功,我又何德何能呢?

好在,我迷茫之际,了解到了禅绕画。并且深入的进修和取得了亚洲禅绕画师资格证

在那段学习了解禅绕画的时间里,我意识到这两个美国人,把中国的禅宗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绘画里

他们系统的做出了理论和图样,但凡零基础的人跟着画,都能有成绩

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对于学习者的门槛

中国画虽好,但水太深,门槛太高,中国古人讲究意境大于写实

但这样的审美高度,岂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如果不能广泛流传,那么国画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

但在接触禅绕画的经验里

我意识到,如何能把一个好深的艺术,讲的浅显,又易上手,这是当今所有在逐渐消失的传统艺术需要学习的

中国的艺术家们,多的是感性的情感,却少之又少理性的实践

如果能将二者结合,国画的艺术天花板有了,但又能踏实的落地实践,那还需要国家高呼复兴咱们自己的文化么?

以此,更加看清自己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不可急,不可燥,得好好的夯实自己的基础,扩展自己的思路

不为一家之言而困,也不流于表面思想而忽略实践

现在的创业,看似和自己的绘画艺术道路无关

但实则是为我认知和实践在打基础

我辈需努力,在取悦市场和保持自我之间找到平衡

——20201115·21:27·下午看《汉武大帝》有感,晚上思绪万千,提笔一蹴而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