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妈妈群还是公众号,关于教育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天,各种方法、各种经验,充斥着妈妈们的大脑。因为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都希望曾经自己的种种梦想孩子可以去实现。有的妈妈看到这些内容,觉得有道理,然后处于深深的焦虑之中;有的妈妈现学现用,但试行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
刚才的场景,估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也有颗玻璃心,也会焦虑,甚至会自卑,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好。在某一天,翻看女儿的《我就是喜欢我自己》,书里的弗洛格想学着小鸭飞,小猪做饭,野兔看书,但是发现自己都不行。因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你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亮点。是啊,这样浅显的道理,而我却迟迟不能领悟。
为为天生喜静,所以运动协调性有所欠缺。在她上小班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责备过她,甚至给她贴上“不思进取”的标签,气她说,妈妈小时候跳舞每次都是站在第一排领舞的。随后,我干脆去给她报了舞蹈基础课,督促她勤加练习。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我和为为过得都很痛苦,每周我们都在激烈的斗争中度过,舞蹈没学成,还浪费了时间,破坏了亲子关系。庆幸的是,在走了四个月弯路之后,我想开了,释然了。
我的做法:第一步,劝慰自己,坦然接受为为的不足之处。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当家长的,应该扬长避短,重点培养孩子的长项,树立自信心。除此之外,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不应该随意去贴标签,否认孩子。我相信每个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请注意是鼓励,不是表扬,具体鼓励的方式方法,感兴趣的可以深入研究。
第二步,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有专家说:“教育的精髓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和激情。”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做事只有三分热度,能维持几天,已经算不错的。当孩子不愿意做的时候,家长的坚持至关重要。其实无论是学英语,还是学乐器、学绘画,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1%的天赋+99%的努力。我相信1万小时定律,无论做什么,短期是看不出效果的,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第三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终为始”。前几天参加一个正面管教的公开课,里面的很多内容都很受益,但最打动我的,是“两个清单”:一列是挑战,一列是品质(希望孩子18岁时拥有的品质)。两个清单的内在联系,就是机会与挑战并存。每当这样“以终为始”地去思考是,孩子不会跳舞、不会算数、不会背诗,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相反,她的快乐、自律、责任心、同理心及社交能力等对她的影响更为重要。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独特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