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婚姻:合适的,再在一起吧
1.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俞飞鸿参加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时的言论刷屏了。
在那期节目中,她与主持人窦文涛以及作家冯唐对谈,两名男士问未婚的俞飞鸿,「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来一直单身到现在呢?」,「你觉得老一个人呆着,精神正常吗?」,「你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你烦吗?会想到要吃点东西跟人聊聊天吗?」。
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我觉得这个不能单独把男性女性分离开,就是女性单身就会不正常吗?我不觉得。
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结婚对女人都是一种施舍呢?
俞飞鸿淡淡微笑着答道,轻轻柔柔的语调却有着字字锥心的力量。她表示,自己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并不着急到什么年龄就一定要结婚。
我想对于婚姻,它不等于幸福;单身,也不意味着不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人,最终也不可能同时离去。一个人过,只是一种选择,只要舒适,就是另一种幸福。
2.
我见过很多人,一个人生活的也很好,有心意相通的人两人在一起生活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过得开心,可惜中国很多父母都是用刀架在脖子上逼子女走进婚姻。
前几日与朋友出来小聚,她向我诉苦,她和丈夫的家越来越不像家,两人下班回家就各干各的,朋友看剧,丈夫看球,虽说相安无事,却毫无交流,好像处在两个平行空间,看不见,抓不着,便不打扰。
朋友也曾努力过,饭桌上主动与丈夫聊天,热情的话语却只能换来“嗯”“哦”“好”的答复,问的多了甚至得到“你烦不烦啊”“能不能让人好好吃饭啊”“我不吃了”之类的话语,字是多了,冷淡却更甚,直接将朋友热情尽数浇灭,降至冰点。
究其原因,想来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朋友大学尚未毕业,便被家里催婚,节假日回家,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相亲占据。毕业两年,便匆匆踏入了婚姻的坟墓。
如此包办婚姻,既不在对的时间,也不是对的人,注定悲剧。
3.
俞飞鸿不是个例,她的婚姻观代表了当前趋势——越来越多的姑娘宁愿选择单身也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人不明白,张口闭口的“女人就是挑剔,就是拜金,最后不还是沦为剩女。”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很想反驳回去,拜托,不是单身选择了她们,是她们选择的单身好吗,请收起那些怜悯的眼神。
表姐今年32,未婚。在很多人眼里,这绝对是一个该收心带娃,当家庭主妇的年龄了,逢年过节亲戚们聚在一起,总爱拿她当作谈资。她对此却毫不在意,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朋友圈时不时晒出与朋友在高档餐厅吃饭的图片,或是度假旅行的美照,好不潇洒。
他人与舅妈谈起此事,奉劝她该为女儿找个对象时,她总是这般回绝别人:她的生活爱怎样怎样,我不会干涉,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有这样开明的父母,表姐拥有了自己主宰人生的权利,不必与谁红尘作伴,亦能活得潇潇洒洒。
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里有一句台词很火: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我很相信这句话,当那个人还没出现时,就请耐心等一等。宁可孤单,也不要将就。比孤独更孤独的,是和错的人在一起。
4.
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让女人的地位提高了,原因是女人现在能够独立自主了,我们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了。不需要靠男人,我们自己就能养活自己。甚至,我看到更多的是,女人比男人能干。
然而社会上依然存在对单身男性和单身女性的双重标准:同样个人条件优越才貌双全的人,年长男性备受世界追捧,年长女性备受岐视,被人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结婚?
我们一直宣称着男女平等,却远没有真正实现。「剩女」一词仍广泛流行于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来形容那些所谓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我不知道当初发明这个词的是谁,只想说,去你的「剩女」,这个词,就不该存在。
中国很多男性过度注重年纪,他们的欣赏标准总是停留在幼龄层面,十八岁的男人喜欢十八岁的少女,八十岁的男人也喜欢十八岁的少女。他们觉得女人老了就失去了价值,拜托,女人的价值从不体现在年龄上,也绝不由这种男人来定义。
哪有什么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你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要昂首挺胸的,要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就这么简单,为自己而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