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05篇。
《论语先进篇第一》第1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则论语非常难解,古今名家为此也争执了上千年。
最让人纠结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公认的注解。
为此,找来了多家译本,但是很难满意。
关键是这一章的“先进”、“后进”,和“野人”、“君子”应作何解释,自来说法很多,使人无所适从;相应地,末句的具体意思也就不好捉摸了。
杨伯峻先生的译文:“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未曾有过爵禄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我主张先学习礼乐的人。”
傅佩荣:“先学习礼乐再得到官位的人,是淳朴的一般人;先得到官位再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再做官的人。”
赵又春老师在《论语真义》中注解到:以上两人的理解很是一致,译文也都同原文“对不上”,即不能让人看出这样理解、翻译的“文本根据”。杨伯峻在注释中说:“孔子是主张‘学而优则仕’”的人,对于当时的卿大夫子弟,承袭父兄的庇廕,在做官中去学习的情况可能不满意。《孟子·告子下》引葵丘之会盟约说:‘世无世官’,又说:‘取士必得’,那么,孔子所谓‘先进’一般指‘士’。”据此看来,他是认为这里的“先进”、“后进”都是名词,指谓两类人,前者是“学而优”在先,“仕”在后的人,故是指谓“士”;后者相反,所以必是有人庇荫,不懂礼乐就可以做官的“高干子弟”。这倒是说得很有点道理,从这出发,再加一些别的材料,是可能达到全面正确的理解的。傅佩荣则在“解读”中说:“先进:与野人相提并论,表示由质朴再加教化。后进则是先有官位的贵族子弟,未必保存质朴的性格,能否学好礼乐亦成问题。”他想说的意思和杨先生差不多,但也不交代“野人”之所指,这话就只有说者自己明白了。
他认为——读懂这一章该从末句“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着手。“吾从先进”要以“用之”为条件,而从《子路·10章》中有“苟有用我者”句,《阳货·5章中》有“如有用我者”句看,这个“用之”大概也是指“用我”,即“如用之”是说:“要是我得到任用了的话”。据此可以推定,“吾从先进”是说:“我将推行先进”(“从”有“参与”、“依照”义),并且这“先进”是指“野人”在某个方面的“行动路线”,或者说“进取模式”,当政者加以提倡,则成了他的一个方面的施政措施、治国主张,因为其他的“从”和“从”别的什么,并不需要以自己做了官掌握了权力为前提。于是可以确定,“先进”、“后进”乃是偏正结构词组,是说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杨、傅二先生视为名词,译作“……的人”,是不恰当的。正确解读此章的关键乃在确定“野人”的含义,如果早就知道与君子对言的“野人”乃指“在野之人”,即没有官职的平民,全章意思简直是“一目了然”的。但我现在要说的是:包括杨伯峻先生在内的注家们,一律不明确地将“野人”注释为“指在野之人,即平民百姓”,以致意思本来清楚明白的这一章被弄得扑朔迷离了,这是作为注家的失职失责。其实,这个认识是很容易达到的:在《论语》中,同“君子”对言的是“小人”,当这个对待关系不是从道德上立论时,后者就是泛指前者的下属,以至所有平民百姓;这里显然不是谈道德问题,这个“野人”又确实是同君子相对待,那么,它在外延上自当与作为平民百姓的“小人”重合; 不说“小人”而说 “野人”,是因为这里不是着眼于他们同君子的上下级间关系、役使者同被役使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谈论他们的“入仕路线”相对于君子的特点,以及这个特点乃由君子“在朝”他们“在野”这个差别造成的。
有了上述考虑,再反观前两句,就又会知道,“先进”、“后进”不是同别人相比,而是相对于“进者”自己“以后”与“此前”所处的状态而言,所以前句说全了,该是:“先进于礼乐,(然后才出仕),这是野人走的路子”。
因此,前句说的“野人”是指平民百姓,当时平民百姓进入官场只能凭本事,首先就是掌握礼乐知识。
所以赵又春老师认为——这一章的准确翻译应该是:要先掌握了礼乐知识,然后才能做官,这是平民百姓的入仕之途;做了官才去熟悉礼乐知识,则是贵族子弟走的道路。如果让我主政的话,我将推行前一种仕途模式。
这一章对于认识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公平观念,都有重要意义,还反映了,他对世袭制度是持批判态度的,确实主张“学而优则仕”,而这句话在他那里是用来反对“不学习礼乐就出仕”这个官员世袭制度的,亦即就是他在本章说的“吾从先进”的意思。
以上内容引自赵又春的《论语真义》。
理解这则论语的难点有几处:先进、后进分别是什么?野人、君子分别代表什么?理解的钥匙是“如用之”,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一直教育人做“君子”的孔子为什么会赞同“吾从先进“的‘野人”。
这也是我在比较了朱熹、钱穆、南怀瑾、李泽厚、杨伯峻、傅佩荣、李里等多位大家后,认为比较能讲得通的注解。
赵又春老师《论语真义》——本书作者以评论员的身份站在历史的某一个时间节点,环顾今人对《论语》的注释,客观冷静比对各家言说,发现其美中不足。全书按原著的篇章顺序,对《论语》一书逐章做解说,同时对当今诸多名家的误解、误注、误译加以辨析和批评,给读者以方法论的指导。
对于《论语》,我们都在学习,都是小学生。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