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抓住时间

生活中许多阶段我们都无法逾越,能做的就是带着耐心踏实地践行下去,当你走过这个阶段后,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突然间你会发现你冲进了另一个世界,乐得停不下来。最近记录时间的开销就给我这种感觉。

<<奇特的一生>>中主人公柳比歇夫向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如果你在纠结要不要开始记录,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你也会被震撼到,感谢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

这三个月的记录方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记录的时间总量特别小,而且项目很笼统,原因在于没有养成习惯,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想起了就去记,或者晚上去回忆。不是特别准确,参考价值不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阶段:倾向于记录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时间段(比如读书,学习,运动),对逛街等对成长没有帮助的事儿就不愿意记录下来,这样看数据时就会很开心。不过这个阶段已经养成记录习惯了,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工作的时间总量,内心有些满足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阶段:每天记录下的时间在24小时左右,经过前期的实践,做了一些改进,项目逐渐细分,整体感觉也越来越科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个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也有几点小小的收获:

1.完美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甚至当你走过一段路回头去看最初的样子,你自己都无法想象当时为何那么蠢萌。不过这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理解其中的本质后,可以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事儿上,这样就不会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了。

2.第一次对时间有了真切的感知,也知道做每件事儿大概所需时间。记录一段时间后,就能够量化时间了,比如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怎样分配才会更高效。这一点在制定计划时具有参考价值,也就不容易掉入计划偏误的陷阱中。

3.做事效率提升。摁了开始,就是在提醒自己该做某件事儿,这会比平时更容易进入状态(相当于一种仪式感)。如果中途去做其他事情,会有负罪感,所以不会轻易中断。

4.有利于复盘总结。通过统计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部分的总时长和占比,可以评估我们的效率,在月末总结时也就有迹可循。

5.做事儿尽量把格局放大。就像Scalers 提出的"N阶成长理论"一样,格局越大,做事儿越容易持续下去。如果记录目标为1个月,这样你还没有找到正确方法就放弃了,得不偿失啊……就像这次记录的迭代周期也持续了三个月。这一点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健身,为的是长久的健康,如果一开始效果不明显就放弃,那就体会不到后面的益处了,此时就要用格局加耐心来提醒自己。

这应该算是这三个月对我改变最大的一个习惯了。经历了最初的不完美到现在有了新的方法论,这个过程真的很棒,就像是见证了一次成长。嘿嘿,你也可以体验一些这个过程,现在就开始记录吧。,让我们一起抓住时间。

Ps:推荐一款正在用的app:aTimeLogger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敬佩那些一个人也可以活成战士的女人,更敬佩那些生活里被宠爱的女人,在职场中的展现出来的专业化。聪明的女人懂得将生...
    一味卷耳阅读 1,205评论 5 11
  • 对于目前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检,国检”工作,我乡中心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前往外乡兄弟单位取经问宝,并通过微...
    枧文阅读 254评论 0 0
  • 摄影:竹凡 去过两次电视塔山看日出,与第一次的阴沉与孤独不同,第二次不仅欣赏了壮观的日出,翻滚的云海,还认识了...
    竹凡阅读 35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