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最焦头烂额的事情莫过于长辈在育儿观念上各种奇葩了吧!由此引发的孩子成长问题、家庭人员间的矛盾层出不穷,烦不胜烦。
如果长辈只是对自己的言行奇葩,大不了一忍了之,这里头还有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啊,怎么忍也了之不了。
有没有总是被父母吐槽“我能有什么问题,你不就是我养这么大的”、“我们那时候……”、“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娇气”等等,我们总是两头受气,一头是父母,一头是我们的伴侣。
我们讲过道理、发过飙,忍过委屈、挨过骂,总是于事无补。
有没有想过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绝对不选现在的父母?
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太奇葩了,无法沟通?
有没有想过一死了之?
哈哈!我都有过,N次。
人嘛,总是被逼出来,逼到这份上,又不可能真的一死了之,可悲可叹啊,我们连一死了之的资格都没有。
既然环境无法改变,那我就改变我自己呗,还真让我踏出了一条路,不说解决了所有问题吧,至少我现在没之前那么焦头烂额了,还经常能收获一些惊喜。
首先我认清了三个事实:
一、别说是长辈了,就是平辈之间都不可能统一所有观念,我们的焦头烂额一半源于长辈的观念,一半是源自于我们太想统一观念、太想说服甚至是战胜和控制父母了。
二、指望长辈自我觉醒或用道理说服长辈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不现实,再这么死磕下去只是个恶性循环。
三、矛盾和分歧已经存在而且一时无法缓和,家里谁都有情绪,都要发泄,被发泄的对象只能是我自己,我如果还控制不好情绪、我还想着各种发泄,那所有的矛盾和分歧只会升级。
于是,我就淡定下来了,不就受点委屈受点气嘛,我就受着,而且是很心甘情愿的受着,不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那种受着。
区别在哪里?
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那种受着没有后手,受了也白受,只能是冰冻三尺,总会有受不了的一天。
心甘情愿受着,是有后手的,我知道不会白受,两头受气只是为了缓和家庭成员情绪的方式,为改善现状打好基础。
后手是什么,就是把一团乱麻的矛盾和分歧分类,按矛盾可能导致的结果严重性和结果产生的时间分,然后分别对待。
第一类:随时可能导致严重结果的事
比如说长辈有什么行为会随时让孩子生病住院,这一类问题要迅速、用果断的手段立即解决,包括让长辈跟孩子暂时隔离,隔离的方式可以灵活一点,让长辈相对容易接受(只能是相对容易接受,因为一定要果断绝对不能拖,长辈很容易接受的可能性无限接近零)。
长辈顶多是暂时心理上受伤害,一时难以接受,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健康和安全受威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隔离之后,再去理解长辈,再去想办法平复长辈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再去帮长辈迈过心理上的坎。
隔离的操作一定不能在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处理问题,会让长辈更加难以接受。那样虽然也能隔离,但是不利于事后帮长辈迈过心理上的坎、不利于家庭长远的和谐、不利于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幸运的是,我居然发现我们家没有这样的问题,用不着隔离。
第二类: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会太严重或者不会很快发生的事
比如说孩子是要多抱一下还是要少抱一下更好、比如说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加颗粒状辅食、比如说孩子玩的时候要不要穿袜子等等这类问题,左右都不会很快导致很不良的后果。
于是我就长辈和伴侣两头哄,两头做工作,做工作不是指单纯的说教,就象商务谈判一样,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商务谈判也不可能成功,至少不能双赢),然后商量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当着长辈的面就说爱人的好,当着爱人的面就说长辈的好。关键是得发自内心,不然太假,会适得其反。
世界上真正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孙子(外孙)人毕竟非常少,所有被认为不当的言行背后都会有正面的原因,只是经常没被表达出来,也没被理解,只有把这些原因发掘出来,理解、接受,这样就可以发自内心当着长辈的面就说爱人的好,当着爱人的面就说长辈的好了。
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的语气和肢体语言都会不一样,对方感受到的诚意也会完全不一样。问题才更有可能被缓和或解决。
再在以上基础上,争取双方都能理解一下你自己,然后一起协商一个共同接受的方式。
举一个我自己身上的事例。
我老爸哄孩子总喜欢左右晃,说不晃的话没办法哄,我爱人特别反对,说孩子太小,脑部发育没成熟,容易晃出问题,两个人都委屈,都找我闹。
于是,我做爱人的工作,告诉她老爸愿意哄孩子已经不容易了,很多当爷爷的万事不管,别当他面反对,跟我说没问题,如果他来情绪干脆不哄了,更麻烦,孩子也没那么容易晃出问题,不用太担心。
我再做老爸的工作,告诉她我爱人太担心宝宝出问题了,虽然晃一下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会有出问题的风险,就象我们闯红灯,可能没事,可如果一有事,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然后我还在老爸抱孩子的时候,手把手告诉他要以什么样的节奏前后摇,让他体会那种抱法,而不至于因为不知道要怎么抱又不好表明而抵触。
开始老爸还是有些不愿意,坚持一段时间,有机会就手把手好好带着他抱宝宝,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在他们找我闹的时候我也感觉无辜和委屈,不但问题无解,可能还会引发更多的矛盾。
解决具体的事情具体的方法方式很多,比如说某个方式先不定义也不争论对错,先试试看,看效果调整,这样各方都容易接受一些。
这里分享的只是思路和原则,具体到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得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当事人用心了。
第三类:只是有分歧,可能导致的结果也无所谓好坏的事。
比如说孩子穿哪件衣服好看一点、剩下的饭是不是一定要喂完、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父母有些事还不愿意帮忙之类的问题。
这类问题处理起来简单了,一是可以迁就一下情绪更不好的一方,二是自己辛苦一些、事情缓一缓再解决。
举一个我自己身上的事例。
大冬天,几个月的孩子拉了大便,拉很多,看起来就要弄脏厚厚的裤子了,如果脏了要洗,前两天洗的还没干透,阳台上都挂满衣服了,我肯定会着急,想尽快给宝宝换尿片洗屁股,想家里的老爸帮忙打热水,结果老爸不乐意(不论什么原因,那个场景下也没时间思考和讨论),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两个,一是生气,指责老爸在这种情况下这么简单的事也不愿意帮忙;二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告诉老爸没关系,方便的时候就帮,然后自己先用纸巾隔一下,保障不弄脏裤子,再一手抱宝宝,另一手自己打热水,事情解决了,长辈也不会抵触有情绪,事后再好好沟通一下,下一回同样的情况,长辈能伸手帮忙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理解长辈不是放任长辈,我们在那个场景下可以告诉长辈没关系,但一定要想办法让长辈意识到是应该帮下忙的,包括让长辈看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艰难。不然就成了纵容。
当我们把所有的矛盾和分歧分类以后,我们会发现事情虽然麻烦,但也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麻烦。
面对家庭矛盾和分歧,最愚蠢的做法就是当着爱人的面说长辈不是、当着长辈的面说爱人不是,自己当个传声筒,然后自己还抱怨两头受气太委屈。
在矛盾和分歧缓和以前,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是一定要“受”的,但是不是“气”就看自己的心态了,看到了事情本质,没必要“气”,人都有情绪、都有感性的时候,偶尔“气”一下也无可厚非不用自责,只是要尽量自我调整,让“气”的时间尽量短,这是缓和矛盾和分歧的基础。
千万不要奢望育儿观念统一,永远统一不了,只有可能就某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如果因为育儿观念无法统一而“气”那就只能永远“气”下去了。
任何一个家庭,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分歧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寻找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寻找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面对矛盾和分歧。
这绝对一件旷日持久的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技巧去面对。别再焦头烂额了,于事无补。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