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如何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和节奏
朗读对人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朗读方法与技巧会促进人们对读物的领会。有的老师反对在朗读中进行技巧训练,但朗读是一项技能,自然有技巧在内,这是不能回避的。正是因为有了朗读技巧,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表达效果肯定不一样。
下面要谈到的轻、重、缓、疾、虚、实、浓、淡、刚、柔、隐、现、顿、拖、断、连等朗读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因此,仅供参考。
关于读音的轻重问题,专家谈得不少。光重读这一点,就有“意群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等多种说法。朗读词、词组、句子、句群时都应该有相应的轻重变化。专家们在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也有许多说法,谈起来很复杂。我在这里只想结合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下在朗读中,如何把握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变化,这对学生理解、领悟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很有帮助,目的是强调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先谈一下几种读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轻:大致适合表现小心谨慎、渴望希冀,安慰劝阻、提醒暗示、孤独无助、虚弱衰微等心理状态和轻微静谧、零星细碎、稚嫩小巧等事物情状。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唯一的听众》)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拿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的靠在一起,(《穷人》)
重:大致适合表现肯定无疑、庄重沉着、强调坚持、鼓动激励、命令禁止、凛然犯难、英勇顽强、批评责备、冷酷凶恶等心态和宏大辽阔、雄伟壮丽、强盛发展、汹涌澎湃、磅礴震撼等情状。重读能强调突出的作用,在朗读中运用极多。
比如: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他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只有一个地球》)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第一场雪》)
缓:大致适合表现惆怅犹豫、悲伤惭愧、平静凄凉、沉静慈祥、回忆追思、欣慰向往、疲惫懒惰、愚昧保守、迟钝木讷等心态和悠远绵长、历久深邃、延续伸展等情状。比如: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了下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疾:大致适合表现焦急迫切、兴奋喜悦、紧张热切、豪爽奔放、开朗快乐、活泼激动、喜爱欣赏、意外惊诧、连贯急促等心态和奔腾流淌、翻滚驱驰、飞翔跳跃等情状。比如:
当比赛进行到63分钟时,利物浦队前锋、22岁的世界级球星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说时迟,那时快,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放弃射门》)
虚:大致适合表现害怕胆怯、怀疑迷惑、猜测试探、躲避闪烁、虚伪矫饰、投机欺瞒、狡猾奸诈等心态和安宁寂静、梦幻离奇、玄虚奥妙、神秘怪诞等情状。读时声调发虚,有如气声。比如: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第一场雪》)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匆匆》)
实:大致适合表现忠厚老实、夸赞表扬、感动敬佩、真挚诚恳等心态和清晰切近、固定实在等情状。比如: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匆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草原》)
浓:大致适合表现深沉多虑、周到细密、感慨叹服、关心注重、老气横秋等心态和密集浓烈、朦胧厚重等情状。读时往往配合鼻腔共鸣。比如:
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幕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第一场雪》)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浇浆,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
淡:大致适合表现轻蔑忽视、冷淡恬然、排斥厌倦、寂寞无聊、失望灰心等心态和模糊虚无、微博浅淡等情状。比如: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匆匆》)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只乐曲。(《鸟的天堂》)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火烧云》)
刚:大致适合表现坚定不移、果断自信、直接干脆、愤怒谴责、斩钉截铁、骄傲自负等心态和棱角分明、坚固粗硬等情状。比如:
(柔中有刚)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金色的鱼钩》)
(刚中有柔)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钓鱼的启示》)
柔:大致适合表现温柔委婉、谦虚恭敬、平和顺从、和蔼善良、小心服帖等心态和轻柔细腻、绵软纤巧等情状。比如: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香甜……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月亮》)
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荔枝》)
隐:大致适合表现内向深沉、秘而不宣等心态和深藏不露、隐秘不见等情状。
现:大致适合表现炫耀张扬、夸张放大等心态和显而易见、暴露无遗等情状。比如: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先现后隐。“嗬!好大的雪啊!”一句并不是对众宣告,而是内心的惊叹,因而要读得低沉、内抑。)(《第一场雪》)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的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句类似于内心独白,并不是向别人宣誓,因而也要读得低沉、内抑。)(《再见了亲人》)
顿:大致适合表现迟疑不决、情绪抑郁、思绪不畅等心态和停顿滞留、行动受挫等情状。比如: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全神贯注》)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记金华的双龙洞》)
拖:大致适合表现拖拉延迟、犹豫不定、思绪万千的心态和声音拖长、缠绵不断的情状。比如: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小英雄雨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钓鱼的启示》)
断:大致适合表现思路中断、心事繁杂的心态和头绪繁多、断断续续等情状。比如: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连:大致适合表现思路通达、热情奔放、激情快速等心态和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情状。比如:
他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生命,生命》)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总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搭石》)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这里讲的只是朗读的一些方法、技巧,运用这些技巧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环境、气氛等等,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绝不能单纯的追求技巧,而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情感的发展,事态、环境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变换和调整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和谐地表情达意。
第二,上述各种方法和适用范围不是绝对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朗读的方法会有很大差别。如“下雨了吗?”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如果是担心下雨、唯恐下雨会耽误行程的人说,应该以轻、疾为主;如果是久旱盼甘霖的农民,则会说得重而急。
第三,单纯运用某种读法的情况很少,一般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读法综合兼用。如“下雨了吗”的例子,两种情况都是兼用。
第四,有些方法性质相近,往往很难区别。如“重”和“实”,都属于高音调,需要结合读物的内容、情感、景况来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