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简书上写了一篇文章《【思行】01-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在吸毒》。
有一个叫执笔入画的朋友这样留言: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我在制定学习目标这个问题上很盲目,目标从来不明确,只是觉得我该去学习,我必须学习,可是学来学去我发现一点进展都没有,而且我是一个思想勤劳行为懒惰的人,执行力不是那么好,明知道我哪里不足需要改进,比如口才,我也想过练习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明确的计划,结果不了了之,又比如学习英语,曾疯狂的觉得不会英语等同于文盲,必须学英语可是也只是一时的热乎气持续几天也不了了之,我觉得您说的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吸毒一样在麻醉自己很正确,我现在就是这样,这样的自己也让我很苦恼。
还有另一个叫静静上午的忧伤的朋友这样留言:
我觉得你有点功利,怎么说呢,难道你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化到这样吗?许多影响都是潜在的,就像上大学这个例子一样,甚至不会知道现在学的有什么用,但可以知道,整体是好的趋势,这就可以了,对于普通人,目标这种东西太虚了。
我是这样回复上面这位朋友的:
你说的这个角度,我理解。有时间我再写一篇文章,补充说明。这个文章的观点来自于具体的案例,所以结论是这样子的。谢谢你的分享!
今天我在这里聊聊我对学习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谈到“学习”,我们大部分会首先想到上学时候的学习,但我觉得在学校的学习没什么太多好谈的,因为那都是被动学习为主,更确切的说是被动的接受一些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学的知识,参加一些不得不参加的考试,实在无趣。
我要聊的“学习”,要从我的大学开始谈起。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内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终于冲出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考以前我是一个好学生,不早恋不上网,不断要求自己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脱离农村,改变命运”,但这种压抑到了大学之后开始慢慢彻底被释放出来。
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六七个社团,什么记者团、创业协会等等,因为我那时候所认可的一句话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因此,从那时候开始,我所践行的第一种学习方式是:
课堂上的知识没什么用,我要在实践中去学习。
经过两年多各种的尝试和实践,让我有所收获,但也碰壁很多,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遇到很多困惑,和身边的人沟通也得不到很好的解答。在各种困惑与烦恼中,我又想到了一句话“行万里路,不如有名师指路”,于是,我想到了从书和一些名人演讲等中寻找答案。我开始就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根据自己当时的困惑找一些相应的书,或者在网上听一些名人如马云和俞敏洪等的演讲视频。那时候的书和视频都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所践行的第二种学习方式是:
通过读书和听演讲等方式,与大师们交流,解决我的困惑,获得成长。
为了解决自己某些困惑才去看书和学习,确实是目的性太强了,就像那位朋友说的,有些功利。曾经我不止一次跟朋友说起,我人生唯一遗憾的事就是在我高中以前没有读过任何一本有价值课外书籍和名著。因为我非常清楚在青少年时期,那时候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时,如果不带目的的去读一些名著,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都是潜移默化的。然而,那时候我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我都没有机会接触到好书的机会,再加上考试的压力,也就没能没有目的的去看一些有价值的书。
其实我一直想改变自己为了一个目的而看书的学习方式,但你也明白一旦我们进入社会,都会被各种现实问题所困扰,时间也有限,所以我经过了四年多的努力和储备,最近这一段时间由于工作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因此没有太大压力,我才渐渐开始践行我一直渴望第三种学习方式:
以兴趣为主,很享受的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不求数量,但求喜欢。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这条路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在未来我也依然会同时践行上面所说的三种学习方式,与您共勉。
后记:此文为我人生“思行合一”成长故事与感悟的第一篇,希望你喜欢,我会持续分享,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