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中死党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过某种状态,是你本身的样子,但或许大家会不喜欢,所以潜意识的认为你应该改变成为某种人。”
我回他的是:
“我觉得只要自己不会觉得累,那么潜意识里认为的“某种人”也是自己本身样子的一种体现,累了相当于是为了让别人“喜欢”而去刻意塑造某个人设,这样就失去了“自己”,人活着是为了自己而活,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接受每个人对你的看法,而其中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过客,更没必要为了其他人的想法去改变自己。
不过人也是群居动物,且人的三观、思想一直都是处在塑造更新的状态,受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的,但这种改变自己的前提是自己不会觉得累。”
死党说我的看法过于理想以及官方。
也确实如此,仔细想想过去的经历,也许是从小过早的独立,让我对他人的依赖性并不是很高,凡事更喜欢独自而为,也让我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尽可能做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所以我的想法与我而言是真实存在的,但在他人看来是偏理想化的,毕竟我没有过他的经历,而他也没走过我的路。
人生的阅历、想法的参差也许就是这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