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草鞋第三章第六回

爸爸的草鞋

第三章:童年趣事

第六回:起立、趴下

城市里除了公园之外,其余可供孩子们探险且还算足够安全的地方不多。那年头还没有什么室内攀岩或者让孩子们可以爬高上低,消耗多余精力的儿童乐园,所以我们一群小伙伴在腻味了那挑战数次但仍未成功的防空洞后,把注意力又换到了别处。

找来找去,最后发现母亲所在的工厂是个绝佳的地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当年的工厂占地面积一般还可以,那个时代工厂无论是否效益好,但一定要配备一定的配套设施才可以。比如说过去很少有民办幼儿园,更不用说什么早教机构,对于工厂内上班的女工来说,有了孩子后,托管首先成了问题。我小时候还不流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带孩子,因为父母这一代人兄弟姐妹比较多,家里本来就不够住,一旦结婚成家,大多忙不迭地在外面找地方自立门户了,一般能跟着父母在一起的都是家里的老小。我自小便一直是跟随着父母长大的,但是父母都是双职工,每月营生所需的花销都指望固定工资,所以根本无暇在上班时间照顾我。又因为像我这样情况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当年的工厂都有幼儿托管的机构,在开封,这种机构叫“培儿室”,听起来挺符合定位的。可以再上班期间帮忙照顾孩子,下了班再让爹妈领走。待到孩子长到上幼儿园的年纪,规模稍大的工厂居然还有厂办幼儿园可以上,如此可以让上班的父母安心工作。


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便早早在母亲的工厂里混熟了。听说当年还不会站立和趴下,过去每次摔倒都习惯性地趴在地上等着母亲把我扶起来,到了培儿室依然如此。可是那里管事的阿姨哪管你在家是何种德行,一群孩子哇哇乱嚷,如果让你在里面听上一天,估计也会脑瓜子疼。所以,每当我再次摔倒,阿姨都是让我自己想办法起来的,起不来就自己继续趴着吧。这种态度起初虽然必定引起我的不满,一顿哭闹自然是少不了的,可是这个阿姨对我早日可以自己爬起来倒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没过多久,一天母亲下班来接我,阿姨得意地让母亲在一旁看她“训练”我的成果,那场面好似首长检阅士兵一样。“起立!”,我应声爬起来了;“趴下”,我再次听话的趴下了... ...母亲对眼前的景象惊诧不已,仿佛那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可是那真的是我去培儿室没几天后就发生的事情。从那以后,我便体会到了小孩成长中的第一个道理:老师说的话永远比你爹妈说的好使。


上面那些往事因为当时我还年幼,记忆尚不深刻,都是后来听母亲跟我说的。开始我还对那个阿姨对我不够“人道”的处置方式愤愤不平,这种扔到那里任你自生自灭的方式怎么能够符合现在的教育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的潜能确实巨大,但潜能的激发却大多是在逆境中完成的,一味被舒服和顺心包围着,想激发潜能却是不容易的。如此说来,自己确实又应该感谢那个阿姨,因为毕竟自己远超父母的预期而可以早早站起来再趴下去。想到这里,心情便好起来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乎我再追问母亲,那位阿姨的近况如何时,母亲说那个阿姨前些年已经因病过世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