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法则”,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个名词,其适用性实在太广,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老规矩,先上图
“四象限法则”由紧迫程度(横轴)、重要性(纵轴)两个坐标轴构成,分为重要且紧急(第一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
至此相信大家肯定对“四象限法则”的架构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我就先提一个问题:“假设已经把一天的工作放到了四个象限中,那么你将如何分配你的精力呢?”没错,相信大多数童鞋与我的答案一样,当然是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啦。可现实中如果真的这样去做,那必将淹没在无止尽的忙碌与盲目中。那么大家肯定想问:“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搁置一下,容后文中娓娓道来。
我们先来聊聊如何将你的任务分配到四象限中,《小强升职记》的作者邹鑫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
1.列出你的任务清单。
2.先“轻重”,以个人价值观为标准,将清单中的任务分为“重要”和“不重要”。
3.再“缓急”,根据任务的deadline,将清单中的任务分为“紧急”和“不紧急”。
4.最后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给清单中每一个任务标注优先级(用高、中、低表示即可)。
5.将分类好的任务放入四象限中。
运用上述“五步法”,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四象限”,下面就来回答一下之前被搁置的那道问题——“如何将个人精力分配到四象限的各个任务中去呢?”
对于第一象限,毋庸置疑,just do it now,其实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这一象限,当然主要危机也来自于此。所以我们并不希望这个象限被许许多多的任务占据,而这一象限80%的任务均来自于第二象限中没有被妥善处理的任务,也就是说造成你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危机感的罪魁祸首,在多数情况下其实还是自己。
对于第二象限,列好清晰的计划,按计划去做。这一点真的很重要。下面介绍一套针对这一象限的工作方法——“第二象限工作法”,具体如下: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将进入该象限的任务解剖成多个小任务,并对每个小任务的目标和预计花费时间进行量化,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时间表,然后花大精力去做,最终根据实际情况纪录下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度和实际花费时间。废话不多说,赶紧上一张书中的截图,供大家参考。
对于第三象限,交给别人去做/委婉拒绝。这一象限是致使我们忙碌且盲目的直接因素,所以属于这一象限的工作最好就是交给别人去做。如果自己是基层的执行者,那么需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当然针对这一象限也有一套工作法分享给大家——“猴子法则”。这里的“猴子”我们可以理解为本属于别人分内的事情,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场景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子法则”:你在开水间遇到了一位同事,他说:“我遇到麻烦了,能不能和你谈谈?”这时候“猴子”还在同事的背上。你表示可以,便听完了他的讲述,殊不知这时候同事背上的“猴子”已经将一只脚跨到了你的背上。然后你决定仔细想想同事说说的事情并帮助他解决,呵呵,对,“猴子”已经全部转移到你的背上了。而此时同事可能就变成了监督者,并时不时地询问你关于此事的进展。
虽说乐于助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也会导致你变成一所“猴子”的收容站,所以在帮助别人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职责,确定这只“猴子”的主人到底是谁,然后再通过有技巧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明确、坚决、不生硬。如果是领导身上的“猴子”,那你就一定要沟通清楚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预期结果和花费预算,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地接下这只“猴子”。下面依然通过书中截图给大家一些参考。
对于第四象限,尽量别去做。这一象限的作用更多在于缓冲调剂,当工作疲惫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该区的事情,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千万不能将重心放到这一象限,否则某种意义上你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四象限法则”我们就聊到这里,希望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知识帮助到大家,同时也能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