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养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不要养老”这几个字,脑海里是不是立刻蹦出“大逆不道”四个字?!

不过,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奇葩说》4月28号的辩题——“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该反对?”一语激起千层浪,社会不断把养老这个话题向纵深方向推进。一时间,几乎所有为人子女者都在反思:我是不是真的理解父母,我有没有尽到子女的责任?

但是,在我看来,这一语境是放在“养儿防老”的大背景下才能深入探讨的,否则,就是一个伪命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古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养育子女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光宗耀祖,更现实的是为了防老,就像积累食物来抵御饥寒一样。

“养儿防老”中蕴含着长期投资的眼光,也直白地告诉后人养儿的工具性价值。这里的“养儿”和“积谷”具有相同的功用。

现在人则用比较诗情画意的字眼来描述:“我养你长大,你陪我终老”。

说白了,都不过一种交换。

在这种语境下谈论“支持还是反对”才有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境,如果生儿只是“爱情的结晶”,养儿只为“陪伴生命成长”,见证“生命奇迹”,那么就不存在对子女“该不该支持”的拷问。

因为,当一个生命成长到足以独立自足的程度,父母也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之后,养儿的使命已经完成,就是放手生命,目送生命远行,自觉放下手中牵拉了二十年的“风筝线”。

被放手的生命会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历程,可能也会成为父母,也会陪伴另一个生命的出生和成长,但那是他的人生了,不是吗?

在为人父母的生命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完成身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使命——在经济上独立,在精神上自立,在心理上成熟。

任何一项不达标,都是生命的败笔,都可能会在垂垂老年,颤抖着双手把半朽的身体投诸到子女身上,要求他供养,要求他陪伴,要求他“孝顺”,要求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为自己奉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常常想,当父母理直气壮的骂孩子“不孝子孙”的时候,是否可以改改口,不要冠冕堂皇的跟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我爱你”诸如此类的话,而是坦白的告诉孩子、更是坦率的告诉自己——我养孩子就是投资,就是要求回报,就是交易,不更真实,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吗?

大家都诚实和坦白一点,世界会简单很多。

不管父母还是子女,都切实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担负起作为“人”的基本使命,从出生到死亡。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义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孩子树立成长的样本。
作为子女给父母最好的回报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自己树立生命的样本。

果真如此,当父母年迈,会欢天喜地的携手老伴去养老院颐养天年,而不会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告诉媒体——去养老院不是我的真实想法;当子女看着父母手挽手在养老院散步下棋聊天,不会愧疚,不会纠结,不会自责。

生命原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可是我们却给生命附加了太多的沉重和意义,在重压下纠缠不清,苟延残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在上文的状态还太过遥远的今天,为人子女者背负着养老的使命,负重前行。在房奴、车奴、孩奴的“三座大山”下艰难跋涉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更要腾出金钱和心力为父母养老,让父母满意。

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数千年的“养儿防老”基因,不管是否背得动,都不敢不能放下,因为无力承担“不孝子”的重压。

如果选择为父母养老,不管是否心甘情愿,都请记得:这是我的选择,不要抱怨,要承担。
如果选择远离父母,不管是否忍心,也请记得:这是我的选择,不要推脱,要坦然承担。
更要记得:我不养老,也不让子女为我养老——独立自主的生命轮回由此开始!

希望当我们老了,今天的《奇葩说》已经成了真正的奇葩。

希望那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我们有经济能力在晚年自立,更有能力在精神和心理上切断对子女的依赖与绑架。

也希望我们的子女能够过好他们的日子,不啃老,独立的做自己也不会觉得亏欠我们。

有你,更好;没你,我也不错。

大家各自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半夜收到好友佳佳的一条信息。 “感觉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原本迷迷糊糊正在做美梦的我立马清醒,赶紧穿衣,打...
    未央未你阅读 4,019评论 5 8
  • 机器学习日报 2015-07-04parsing 是引擎的核武器,再论NLP与搜索 @立委_米拉Synaptic ...
    hzyido阅读 3,134评论 0 1
  • 2017年的最后两个小时,我因为他开车快的事情当着儿子和他妹妹的面数落他,我们在相互不理睬中跨过了2017...
    默沫_阅读 2,0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