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朋友微信上发了张照片给我,说她儿子小贤放学回来,小手胳膊上被掐的都是血。
说小贤回来时,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转,并且跟她叙述被掐的经过,吵着要她打电话给老师,要给个公道,不能白白被欺负了。
我朋友能理解她儿子的心情,很是心疼,同时又表现的有点无奈,因为听小贤讲,“打他的是同年级不同班的一个人,但是那人的班主任,是教小贤语文的。”
怎么办呢?微信上跟语文老师说下呗,就不找班主任了。
于是,发了个小贤被掐伤的视频给老师。
老师回复 “怎么了?”
我朋友想着,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经过,还是让小贤自己跟老师说吧!
接着就把手机给了小贤。
小贤说 “被雷乂掐的。”
老师问“什么时候的事情?”
小贤答“放学回来的时候。”
老师说“好的,老师知道了。叫你妈妈帮你擦点药,老师一会打电话给雷乂妈妈说下这件事情,明天到学校让雷乂给你道歉。”
小贤答“好的,谢谢老师!那我做作业了。”
没两分钟,老师发语音过来了,我朋友接的语音。
“老师好,小贤手上被掐出血来了,也不知他和同学发生了什么冲突?”
老师说“小贤妈妈好,那小贤现在有没有在身边,要么你把电话递给小贤,我想问下他是怎么被同学掐的,想了解下这中间的经过,一会打电话给雷乂妈妈,好叙说清楚,不会无头无脑。”
我朋友一想,老师说的也对,就把电话给小贤了。
电话中老师问的多点,小贤也就是如实的答复了下老师,一两分钟就挂电话了。
挂完电话小贤心里平复了许多,然后就乖乖的去做作业了。
到第二天,小贤再次放学回来,我朋友就问他:“老师今天找你没,昨天掐你的那个人,有没有跟你道歉?”
小贤答,“没有,老师就问我是不是也打他了,我就点头了,后面老师也没说什么了。”
“昨天你不是说没打他吗?不是说他追着你跑掐你的吗?”
小贤说,我没打他,是他看见我,一直追着我跑,完了把我掐出血的。
我朋友也不知道是非真假了,可小贤被掐伤是事实。“那你下次注意点,可不要再受伤了,要懂得保护好自己,平时没什么事跟妈妈多出去走动走动,多跑跑增加点力气吧!”
在中国,有很多很多类似于小孩被打的事情在发生。
那我们该怎么杜绝呢?
“没法杜绝,也杜绝不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我们的孩子被打,家长该怎么办?”
这是多少万千父母头疼的问题,怎么办呢?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建议的方式也不一样。
为内容更清楚明了,在这里我分出四个章节来概述:
(一)
以前的好多父母觉得孩子被打了,倘若伤势不重,能忍则忍,能过就过去算了。
基本嘱咐孩子几句,我们要做个好孩子,不能学人去打人,可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人打。或者是不要跟打人的孩子一起玩,离的远远的,免受伤害。
主要倡导文明,不能教孩子怎么跟人打架,再说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不至于每次都被人欺负吧!而那些喜欢打人的孩子,如果不改,以后吃亏的也是自己,总有一天有人收拾,终有一天不得好下场。
这类父母通常比较仁慈,属于怕惹事型的。 可反过来想想,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父母帮孩子讨回公道,怎么是惹事呢?
这次是小伤,下次呢?下下次呢? 这次被A打,下次被B打呢?
听起来有点像中国式过马路,一人闯红灯怕死,两人闯红灯事无巨细,三人闯红灯就大摇大摆了。
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被第一个人打,打的那个人心里是没有底的,多多少少有点害怕,万一打不过反被打呢?
可第二次就不一样了,有了第一次的示范,第二次不会那么害怕,反而越发大胆了。
第三次就成习惯和理所当然了。
由此可以联想到,第一次被A打,接着就有可能被B、C、D打,甚至是联手打。这是强强联手的节奏啊!
真到那一天,估计我们的孩子是躲无所躲、逃无所逃了,勇气锐气早已戳伤没了,有力气估计也使不出来了,必输无疑只有等死的份。
小时候我听爸爸讲过一句话,打人不能心善,一心善就输了。
不知道他这话是哪听来的,还是说他们那一代人总结出的经验。
可想想那句话,也不无道理。
那为什么心善的人就输定了呢?
是因为人一心善就会手软,一手软就会给对方可乘的机会,等反应过来已经被对方打趴下了,一趴下就难起来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跟敌人打仗也是一个道理,所以军旗不能倒,军旗一倒,士气就没了。
(二)
今时不同往日,如果现在孩子被打了,很多父母都会叫孩子怎么被打的,就怎么还回去,如有下次,双倍奉还,要懂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有的人会想了,“当时都打不赢,怎么还回去啊?下次又怎么双倍奉还,不被打的更惨才怪。”
于是就有了,“孩子第一次被打,必须要向孩子父母要个说法,当面道歉和下不为例。
如果熊孩子父母不教育,就我来帮你教育。”
有的父母是大人在孩子身边壮胆,让孩子打回去,说有父母在,不用怕。
孩子毕竟是孩子,再熊的孩子也怕大人,哪敢当着大人的面放肆,被打也不太敢还手了。
“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大概就是这类父母的心理吧!
在内心的深处,比较追求一种平衡,我家孩子没惹你,你也别来惹我家孩子。
如果看到孩子受伤,会第一时间来照顾孩子心理,以免小孩懦弱不堪,被人欺压的不成样了。
这脾气性格,倒是有点像《家常菜》里面刘洪昌,好像无论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人,管你土匪流氓还是小人,都必须要讲道理,如果谁敢在他头上撒野,不让对方脱裤子算好的。
刘洪昌到老何家后,何文惠一家老小的事情都要他操心,小舅子何文涛一开始用烧烫的铁板放在饭桌旁凳子上,等着刘洪昌坐下去后,屁股上一块肉都烫焦了。
没过几天,刘洪昌屁股还没好呢?在吃饭时,有人跑来告诉洪昌,说文涛在外面被人打了。
二话没说赶到文涛身边,把对方一顿打,文涛想借姐夫气势拿砖块去拍对方,被他拦下了,“说为这种人犯事犯不着,走,回家去。”
回家后,刘洪昌找何文涛谈话,“怎么连文达的一条狗都看不住,还被人欺负的不成人样,平时就知道在我面前撒野。
我没动你是看在你姐姐的面子上,是不想让你姐为难,这个道理懂啵?能明白啵?不是说我怕你。”
何文涛心里比谁都有数,给刘洪昌竖了个大拇指,“我服你了,姐夫是好样的,我以后什么都听你的,要向你学习。”
(三)
谁要是敢欺负我家孩子,我定帮忙出头。
有没有这种父母,还真有。
9月17日发生了一件事情,还上了新闻,不知大家看了没,刚过去也没几天。
38岁陈某在家吃饭时,8岁儿子抹泪跑回家里哭个不停,原因是儿子在小区里玩滑滑梯时,被一小朋友欺负了,还踢了一脚。
陈某气不过就冲下楼找到一对母子,对着6岁的小孩连扇耳光,又与上前制止的孩子妈妈厮打。
孩子妈妈没辙了,随后报警,赶来民警看监控后,上门把陈某带回派出所了,最后被拘留13日并处罚款。
长相斯文的陈某,怎么会想到用武力解气呢? 据他供词“儿子在小区里被欺负了好几次。”
冲动是魔鬼啊!
小时候我弟弟跟同村一小孩发生了冲突,结果小孩向他父母告状,他爸爸气不过,追着我弟弟在村子里跑了好几圈。
还好我弟弟跑的快点,后面被我爸爸看到了,否则也少不了被打。
后面我爸爸就和他吵起来了,他说我弟弟欺负他儿子了,想吓唬吓唬我弟弟。
我爸爸说“是不是我今天没撞到,你就把我小孩子打了。小孩之间发生冲突是难免的,何况没看到你儿子伤到哪,至于追着我小孩跑这么远吗?万一把小孩吓到怎么办?跟小孩子一般见识,你还是个大人吗?就算小孩有什么不是,可以来找我啊!”
回到家后,我爸爸向我弟弟了解了下情况,是怎么一回事。
我弟弟说,“我没有打他小孩,只是在一起玩时,他小孩不小心摔倒了,以为是我推的,所以就追着我跑了。”
我爸爸告诉我弟弟,“以后离他家孩子远点,在外面有什么事情,回来后要如实告诉爸爸妈妈。”
(四)
自己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负,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回来后又接着挨打。
回来后怎么还挨打,被谁打?当然是被父母打。
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多见,家里比较穷,又没有什么势力,去说理也不一定对方父母领情。
没办法,只能通过打自己孩子,来让孩子下不为例。
也有点自卑的心理,父母没用,小孩子也跟着在外面受委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以求太平。
有时打着打着,大人跟着孩子一起哭了。
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山穷水尽”,可我却不太赞成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
孩子是弱小的,在外面受欺负了,他们只能来寻求大人帮助,父母是他们的靠山和保护伞。
如果连自己父母都帮不了,叫他们怎么办,任由人欺负吗?更别说还添上父母的打。
小孩脸皮厚点的还好,倘若脸皮薄点的、自尊心强点的,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在外面越来越抬不起头来做人。
久而久之定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可能会伴随一辈子。
有些恐怖的,轻生的念头都有。
《芈月传》中的樊长使,大家有印象没?她有个儿子叫公子通,每次被公子壮打的那么惨,不是羞辱就是脸出血。
公子通每次向樊长使哭诉自己被打的遭遇时,樊长使除了叫儿子忍,还是叫儿子忍。
从来都没有为公子通争取和做过什么,也没有教他在面对有人欺负自己时,该如何防御和自处,除了跑还是跑。
公子通的下场,想必看过《芈月传》的人都知道,绝望的上吊自杀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子通为什么自杀,受公子壮的欺辱蒙羞是主要方面,次之就是母亲的态度让他感觉寒心了。
(以上几点,大家可作参考。)
至于“当我们的孩子被打,家长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当家长的还可以研究研究,希望孩子们少受点伤害,快乐的成长。
最好能让孩子自己觉悟,看看能不能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做事又懂分寸,进可攻,退可守。”
哈哈,如此甚好,可是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