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张怡筠亲子情商课》笔记
《张怡筠亲子情商课》是喜马拉雅上推出了一组儿童情商力的付费课程,是我暑假里计划要付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他老爸达成了一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以,我打算在孩子的情商引导上做一下努力。
今年这节试听课,张怡筠教授推荐了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哥特曼博士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书中提到了给孩子进行情商训练的五个步骤:
儿子睡觉有个习惯,睡前妈妈先讲书,然后再伴着《凯叔讲故事》入睡的。昨晚,很晚了,我先跟儿子达成了协议,咱们今晚就听一个故事就睡好吗?儿子欣然答应,可是,一个故事过后,哄睡了妈妈,倒让儿子更精神了。“妈妈,再听一个吧?”,我断然拒绝,“说好了,只听一个的,说话要算数”。话音刚落,儿子哇的哭起来,光着屁溜一咕噜跑下了床,走出了房门,一边走还一边说:“妈妈,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再也不理你了,讨厌鬼妈妈。”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成了情绪的激烈表达者,只要稍有不满意,就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那么,作为妈妈,我该怎么办呢?
1、察觉到孩子的情绪
关键词是“觉察”,觉察家长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同等重要,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情绪,要反观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心平气和一点后,再跟他一起处理事情本身。不要不理睬孩子的情绪,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情绪表达不能得到回应。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好情绪,他是需要沟通的信号,来吸引老爸老妈的注意力。
但是,不要故意在孩子面前故意掩盖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经常掩盖负面情绪的父母,孩子长大后,缺少应对消极情绪的榜样,往往也难以正确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因为父母亲缺少这种情绪的表达,孩子在感情上就会跟父母比较疏远。这当然不是父母亲乐见的。
其实,面对提出无理要求要挟我的儿子,我多半会用冷却情绪的方法来对待的,具体来说,就是不理他,先让他在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会,等到不哭了,安静了,然后再去与他沟通,或者,谈另一个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平复他的情绪。昨晚特别逗,等了一会,一切都安静了,孩子突然回到房间,叉着腰,指着我说:“你知道错了吗?改了吗?”看着他那副小大人的样子,我噗嗤一声笑出来,这样一幅死样子,不正是我训孩子的语气吗?孩子简直是我的镜子,不过,这样的镜子,好丑。
2、把情绪化瞬间当做增进亲密感的好机会
关键词是“机会”,孩子生活中许多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化危为机,帮组他处理好这些负面情绪,就是孩子获得情商成长的最好时机。
孩子要求没有达到满足的时刻,想到的是用不恰当的办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这样的行为,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跟他增进亲密关系,引导正确行为的好机会,冷淡和漠视,肯定不是此时此刻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在他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就通过恰当的沟通阻止他养成这样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不会让他把哭着走开这件事,当做习以为常的行为了。
3、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
关键词是“倾听”和“认可”,告诉孩子不应该有这种情绪,没有什么用。要带着同理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在学校没有小朋友跟我玩”你应该反馈到的是:“谢谢你告诉我,你是说你没有能跟孩子们玩到一块,所以你很难过是吗?”,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后,才能跟父母吐露更多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
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会立刻把孩子抱过来,对他说:“儿子,妈妈知道你还想听故事,不想马上入睡,可是,妈妈觉得你哭着走开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觉得呢?”
4、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些时候,爸妈发现孩子心里有许多汹涌的情绪,可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以,为心情命名是非常重要的责任。例如,你可以说,我理解了,显然你生气了,妈妈没有带你出去玩,所以你很“生气”。或者是很“失望”,帮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为心情命名对大脑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儿子是一个比较敏感、感情比较丰富的小男孩,我下班回家,他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今天一整天没有见到你,好伤心啊!他生命了,他也会问我:妈妈,我生病了,你心疼我吗?可是,有些时候,孩子表达的情绪未必正确,而不正确的自我情绪引导,也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我放纵、自怜自艾的情绪倾向。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他的问题。
关键词是“解决”,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绪后,孩子的理性脑开始活跃起来,然后再跟孩子探讨你该怎么做,孩子的大脑也已经准备好计划下一步该怎么做了。不过,这就要求生活中定好规则,把生活中的行为区分为绿灯行为、红灯行为。如果孩子用红灯行为处理了情绪,要跟孩子提出这个行为的错误,而用绿灯行为表达自己难受的负面情绪。
我们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不够坚持原则,对于红灯行为和绿灯行为的接线标准没有完全划分清楚。比如孩子玩手机,究竟多长时间是允许范围内的;孩子看动画片,究竟一次可以看几集;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动的危险物品,睡前听多长时间故事合适。而这些原则性问题,不要等待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确定,而要等到孩子平和以后,跟他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