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孩子透过你的眼睛去看待你的父母

文/安羽心理

孩子们经常会听到父母们这样交谈:

“你爸爸真怕你妈,你妈叫你爸干啥就干啥。”

“你妈不会愿意来帮我们带孩子的,她只喜欢孙子。”

“你爸真抠门。”

“你妈有点儿偏心。”

父母甚至可能直接这样跟孩子说:

“等下去你奶奶家要注意点,不要乱说话。”

“你姨夫人有点儿严肃,待会不要乱跑。”

“你爷爷不喜欢闹腾,待会安静些。”

于是在这些交谈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孩子们是如何对他们的亲戚产生片面的看法的,孩子们在还没有见到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朋友的时候,就已经对他们的亲戚有了评价和看法。他们或者严肃、或者累赘、或者魔鬼、或者不顾家、或者没出息、或者圣人或者什么都不是。

每个孩子开始的时候都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他们的亲戚的,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他们从未认识的人去了解和认识。

而很明显给亲戚贴上这样的标签,是因为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感受而造成的。父母跟亲戚们通常有时候是真实的争执,有时候父母只是回避跟亲戚间问题而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本来极为普遍,因为大家好像都是这么做的。

本文的重点只是在于,父母将自己未处理的感受传达给了孩子,让孩子们跟身边的亲戚交往时仅仅是在跟他们生活中的角色交往而已。比如跟祖父母见面,那就是跟那个严肃或者仁慈或者冷酷或者好玩的祖父母见面而已,此外也得不出别的关于祖父母的信息了。但祖父母其实首先是个人,他们比赋予他们的角色要丰富而多彩得多,他们并不单单只有祖父母这样的一个刻板标签

这里面还包含着父母对祖父母的投射,因为我们人其实很容易把自己的一些问题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然后让另外跟你相处的人来确定你的结论。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妈妈会跟自己的孩子去抱怨自己的婆婆,说自己的婆婆怎么不好怎么偏心等等。但事实上孩子的体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她可能体验到奶奶是很爱自己,也很慈祥的。有些爷爷奶奶也会在孙子女面前说儿子儿媳妇的不好,希望孩子们应和他们,但孩子体验和经验是无法支持他们的这些看法的。

这种情况下,孩子经常被夹在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难以承受和理解的。所以还给你的孩子自由,不要让你的孩子透过你的眼睛去看待你的父母,当然也不要让孩子为了迎合你作为爷爷奶奶的面子而去批判自己的父母。

放下标签和角色,让你的孩子自己去认识和了解你的父母,还有他的亲戚们。他们不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不是姨父姨母,也不是大姨小姨,他们首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去跟你的孩子接触。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他们的爷爷奶奶,姨父姨母,大姨小姨各是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对生活拥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

孩子们也许会跟他们愉快的相处,也许也无法很好的共处,但这有什么关系,这才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天最美妙的声音都是围绕着睡觉发生因为漫漫的长夜 白天的生活极短早餐 早班 午餐午休午班 晚餐 夜班晚休 ...
    倪雪阅读 1,443评论 0 1
  • 和雨莹聊天 可能也急不来 其实每个人说的都有理 我也没有错 虽然似乎不断改变 但是目标是更清晰了的 也别急 我还小...
    角落蜷缩阅读 780评论 0 0
  • 早晨艾哲在闹钟铃声中起床,自从前天艾哲上学有点晚开始,昨天今天都在闹钟铃声中按时起床,她说“妈妈,我现在每天早晨领...
    艾哲麻麻阅读 1,137评论 0 0
  • 001记不如写 总觉得自己记忆力强大,所以有时候懒得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全部都靠脑子记,结果就是一天结束后总是会忘...
    AirBlue_9d36阅读 1,573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