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随笔

二月已过,三月你好。

微雨燕双飞,莺飞草长,三月如初,夜雨初晴,突发少年狂,感悟小记,贻笑大方。

关于三月份的经典诗句屡见不鲜:

譬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再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夜间小雨,初起路上潮湿,吹面不寒杨柳之风,不由想起一篇遇雨的佳作。

说起“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这句,或许有些朋友不熟悉,但是看完下面的全篇经典名词名句,你定会听过、见过、甚至诵过,这就是苏轼著名词作之一《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估计很多初高中同学,尤其文科生当年与同学玩笑互动之间都脱口秀出这句话)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仅此一篇便名句频出,东坡先生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如他诗词那么富有,甚至屡处逆境,但是他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这首词就显示了他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据传东坡肉也是他在困境中的另一展示:上的唐宋八大家厅堂,也入的人间烟火味的厨房。读此佳作,让人大快朵颐,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其情,其韵,其味,胜过东坡先生的红烧肉,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心情愉悦,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时代变迁,今非昔比,海南早已经成为旅游热门地方之一了),综合以前的诗词,苏老又综合整理写了另一首诗《独觉》:

潇然独觉午窗明,

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见,东坡先生诗以言志,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文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与李白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的侠客之心更盛,而苏轼的生活气息更足,两人都曾大起大落,“诗仙”更不是浪得虚名,“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震铄古今,细指数来,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也只有太白一家,别无分店。但是不管是处庙堂之高,或是处江湖之远,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人生标签:淡泊功名。

(李白的《侠客行》侠客之心更盛,而苏轼的生活气息更浓,有少林寺达摩院藏经阁扫地僧之隐。耳闻能熟的“竹杖芒鞋轻胜马,怕谁?”比起狂飙中的强哥也不遑多让。而“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格局就更大了,不止更胜一筹之说了,就是那大嫂也不能相提并论的)

说回东坡先生,宠辱不惊,笑对人生,诗人的人生如果用两个字总结,那就是:通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到词,我最喜欢的就是苏东坡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蓝莲听雨阅读 140评论 0 0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只笨鸟儿阅读 1,894评论 0 1
  • 1.今日已完成 英语流利说158,TED62,自考复习,《宋词经典——苏轼》 2.今日反思 今日《宋词经典》学到苏...
    蓝莲听雨阅读 420评论 1 2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二月已去,办公桌上的台历该往前翻一页了。 三月的春风,三月的春雨,都是喜人的。春水初生,春林...
    向上的蓝馨阅读 1,198评论 12 46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天蝎的梦阅读 1,01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