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哲学九十:制造冗余与整体性思维
继续昨天稀缺问题的思考,今天从稀缺的对立面冗余开始。稀缺是资源少,不够用,所以会导致相应的问题。而冗余是资源相对富余,你不会为不够用发愁。
而整体性思维呢,就是不管稀缺或是冗余其实都是局部的情况。或是说,稀缺或是冗余都是特定情境下的问题,或是过程中的问题。当你把这些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当中时,问题可能就不像在具体情景中那么难解决了。
我认为的整体性思维他是一种视角,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他并不能直接帮助你解决问题,但他能让你看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再或是,当你换个角度看,你现在认为的问题可能他并不是问题。当你能从更大的维度上看整体的时候,可能一些问题他就是必然。并不需要被解决,只需要被接受。
还是先从冗余说起,稀缺和冗余我认为是一对对立且呼应的概念。当我知道了这两个概念后,感觉很多问题就都有了解决的抓手。也就是有了可以抓住的切入点。不再是无从下手,或是连思考问题的切入点都没有。
一个概念其实他就是一系列被清晰定义的系统。说起来是一个词,但理解起来却是一个系统。或是被这个概念所封装起来的思维方式。你所知道的概念越多,你能利用的思维方式也就越多,也就预示着当你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的工具也就越多。思维模式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做具体的事情需要工具,思维一样需要各种的思维工具。那么概念就是一种工具。
概念是抽象的,就包括具体的名词他也是抽象的。就像我们对于太阳的定义,每种语言中应该都有太阳的表述。但每种语言又都不一样,同时对于太阳的内在含义也都会有些许的差异。我们的手可以触摸一些东西,但要让大脑能进行思考加工,那他就必须要是被抽象为语言文字这样的概念或是表述。
还是那稀缺和冗余这样的概念来说,具体的稀缺和冗余会有各种的表现形式。他们都可以是稀缺活冗余。但稀缺和冗余你又没法像那个土豆或是杯子一样,被你拿到手里。他们都是抽象的概念,是对某种情况的一种描述。同时他们又是某种价值或逻辑框架下的产物。在你没有相应的经历和学习之前,这些概念不会出现在你的头脑中。
至少我在看一些书之前,我是没有稀缺和冗余这样概念的认知的。也就是说,这些概念并不是一些单纯的词组,而是一系列框架的产物,是你认知的结果。对于所有抽象的概念,你必须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这让我想到了这本《稀缺》当中的一些例子。作者写的是一些印度的真实案例。印度的很多小商贩都是靠借贷做生意的。就算有人给他们一笔钱,可以终止他们的借贷。但最终用不了多久,他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循环中。也就是说,单纯的给他们钱,并不能解决他们贫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环境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里,就没有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但也可能是我理解的那样,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学习和思考,意识到一些问题。就是在他们的认知里,就没有过一些概念。所以他们也就没法有那样的思维方式。再或是说,他们的世界里就没有不靠借贷生活的概念。总之就是,单纯的钱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只有教育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再或是说,改变一个人虽然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变,或是环境相应的改变。但思想上的改变,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教育。至少是通过学习或经历的方式,让一些新的概念进入一个人的头脑。环境对人的塑造是个结果,人通过学习的改变是指向未来的。环境会决定一个人成为什么样子,学习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样子。
要想改变未来的自己,你就必须要让自己的头脑中不断的有新东西进来。因为你头脑中所装的东西,会决定你能给环境什么样的反馈。你永远给不出你认知之外的解决方案。你的认知又是来自你曾经的经历,你的学习也是一种经历。而学习是一种更加主动的经历。自然的生活经历具有被动性。而学习你是可以带有目的性的,这样你就可以主动的选择学习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你就等于是在现在,决定了你未来。
我们可以凭运气去改变命运,但好像那些可以主动改变命运的人,都是通过主动的学习,或是主动的经历来实现的命运改变。只是你需要对未来进行一定的规划。
在看作者书中那些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所有都是甘愿受环境摆布的人。或是说,他们都是不愿学习思考,也不会学习思考的人。就算天上掉下馅饼,不还是在吃完馅饼后继续之前的生活吗?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埋怨那些人。因为人是很难跟命运或是环境抗争的。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是环境的一个结果而已。你所谓的自我意识,或是自我的觉醒,也只是环境对你的塑造而已。在我看,这归根结底也只算是一种运气。所以我认为,任何人并没有权力去看不起那些所谓的穷人,或是一般意义下的不争气的人。他们也只是环境的一种产物。非洲部落里的小孩,跟巴菲特和马斯克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不同环境下的产物而已。如果把一对双胞胎,一个放到大城市,一个放到非洲部落,两个孩子一样会有不同的人生。
我曾经还自以为是的认为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我只会认为这是运气。把我放入一定环境中,我一样改变不了什么。人是根本无法突破环境对你的限制的。你自认为的那些突破也绝不是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只是环境给你的机会。或是说是环境中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只不过这些因素中,也会有一些是你自己的原因。
好像又跑题了,还是回到冗余问题吧。冗余跟稀缺一样,一部分客观现实,但也有一部分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的欲望可以造成稀缺,同样你也可以通过降低欲望来主动制造冗余。
不过还是要先提一下稀缺与冗余对我们决策的影响。稀缺与冗余作为一种客观或是主观的感受,主要是看这种感受的来源。他会对我们的决策或是思考过程造成影响。因为稀缺或是冗余会导致你产生不同的欲望,也就是形成不同的目标需求。
稀缺是让你有了想要拥有的欲望,而冗余是不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欲望。这是让你处于两种不同的决策状态。这好像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你不能说稀缺就是不好,冗余就是好。你还是要根据你的需求和目的,来决定你是选择使用稀缺的心态,还是选择使用冗余的心态。
稀缺或是冗余应该成为我们的工具,你可以通过认为的调节稀缺或是冗余,来让自己的决策更理性和高效。不过这是建立在你以自己为主体的情况下。你需要是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而不能是一个轻易就会被情绪所左右的人。也就是说,当你知道自己想要干嘛的时候,一切内在或是外在的资源,都是你可以利用的工具。但当你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时候,你大概率就只是他人或是环境的工具。那些被他人当枪使的人,就是这类人。
我今天起的题目好像不对,我是要制造冗余。而是要在当你确定目标后,再去决定你需要冗余还是稀缺。既然你把冗余或是稀缺当做工具,就需要现有目的,在决定使用什么工具。
我的思路是怎样的?我希望自己从一个受环境塑造的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的独立的人。从一个环境中具体的人,变为一个抽象的人。你只有成为一个抽象的人,才能摆脱掉很多束缚。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摆脱了肉体,摆脱了各种的社会关系。那些你之前在意的东西,你还会在意吗?无欲则刚,当你没有七情六欲,在一定程度上你就是无敌的了。
还是回到最初的思路上来吧,我最初是想通过降低欲望来人为的制造冗余。当你在相对的冗余下,你就能更加理智的进行思考。也就能获得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像在投资中,你太想挣钱了,你就很难从长期去理性的规划你的投资行为。很容易陷入一些当下的陷阱。欲望是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可以扭曲你的行为。因为欲望和情绪这些都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力的驱动力。但他们也是缺乏理性的。而投资是需要理性规划的,是一个更大维度上的资源分配问题。
归根结底制造冗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理性的进行决策。让我们摆脱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因为这个外界环境因为会导致我们无法抗拒的情绪波动。就算那些投资大佬,我想也无法摆脱情绪对他们的影响。只不过人家更理性,能尽量不让情绪影响决策。但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不受情绪的影响进行决策。反而是在情绪波动的时候更容易进行决策。
还有一个整体性思维没有思考。我是这样的想法,稀缺或是冗余都具体情景下的具体问题。还是我的那个观点,这些都是具体因素,或是具体问题,再或是具体方法。而在整体下,这些都是局部的,都是工具,都是为主体和各种目标服务的。这就好像说,你要的并不是钱,而是希望用钱去换到各种你需要的资源。如果给你再多的钱,却不让你用这些钱去换各种资源。我想你也不会愿意去要这些钱。
在整体性思维下,我们要根据目的来进行规划,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跟工具。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整体性思维,可以让你跳出具体环境对你的束缚。让你有个更加理性的决策视角。用我的话说就是,你从整体看,你就是主人。但当你只是处在具体的情景中,你可能就是工具。
还是拿投资举例,如果你只是盯着每天股价的涨跌,你可能就会受股价的变化所控制住情绪。但如果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交易数据,和这些交易者的目的呢?也就是当你以一个上帝视角去看这一切呢?你还会在意股价的波动吗?
其实这两天我思考的问题,好像都是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更多。所谓环境对你的束缚也就是你知道的是有限的。你所知道的也只是你所处环境中有限的信息。这些环境对你的塑造,也就这些信息对你的塑造。或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些信息的载体。我们就是环境中这些信息本身。
突破环境的限制,这好像是无法实现的。你永远无法获取到我们所处环境中没有的信息。但我们可以获取到更多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信息。虽然环境中的总信息量是有限的。但我们真正能获取到的只是其中极小一部分。只要你可以获取更多,虽然我们还是在束缚之中,但你的自由度就更大了。
说白了就是,你知道的更多,你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更多。如果你是全知的,你可能也就成了全能的。我们所谓的束缚可能也就是我们能获取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同时我们自身能处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也就是在做这方面的拓展。让我们可以接着工具,来实现一些突破。
人脑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受大脑自身能力所限制的。而人工智能就打开了这种限制。我们可以不去管这里面的计算过程,直接拿到最终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黑箱问题。只知道结果,而不知道,或是无法理解过程,也会让我们感觉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