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下午,我在思考我自己。
小时候,我的行为受爸妈的话、长辈的话、老师的话、朋友的话影响。我认为我应该谦虚,应该多听,然后应该往他们的期待靠近,甚至我希望我是一种柔和有有力量的存在,帮助这个世界更加完善。于是我变成了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人,也许这是一种常见病,或者也不算病,但应该是中国式教育的完美产物——共性、服从。
到了青春期,我开始发现人们说的那些“因为所以”为何没有实现,开始发现这个世界太大,人类的欲望想法太多又多变,我感到疲倦、困惑、不满深埋心底;表面的和平压抑着莫名其妙的蠢蠢欲动。原来,这些,早在内心肆意生长——个性、叛逆。
共性与个性,服从与叛逆,是矛盾的。我曾以为世间一切都有标准答案,也曾以为个性、叛逆是错误的。 我以为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私人空间去释放自己,然后回到共性现实,可我好像胀气皮球,内心的压抑持续生长。
庆幸的是,我顺利变成了大人,我渐渐明白了所有的标准答案都是有人想出来的,而他们说的,是各种概率论和经验论。我明白每个人不应该寄生在人们身边,应该拥有自己的翅膀去独自飞翔,应该拥有自己的姿态去面对人生。
可是,翅膀在哪?姿态怎样?
此时此刻我觉得,我的知识体系有待需不断完善,所以请继续涉猎感兴趣的一切吧!那应该可以助我飞翔!而批判性阅读和独立思考是我该有的姿态:我听你说话,我看你行动,可仅供参考而已。
以上便是我对自己思维简史的概述。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经历过无数次内心深处的碰撞和挣扎呢。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