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是个特别讲究“付出”和“收益”的地方,“付出”和“收益”一定要成正比。有额外的付出,就应该有额外的收益。
一、人们存款方式的转变
在过去,人们的理财方式非常有限,存款是大部分人唯一的钱生钱的方式。但存款利息非常低。根据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活期存款的利息是1年0.35%,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是每年1.5%,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也才每年2.75%。
相比之下,货币基金的灵活性近似于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却高达3~4%。如此看来,货币基金比银行存款具有更大的优势。货币基金基本上是随存随取的,比活期存款要稍微麻烦一点点,但是比一年期存款要灵活多了。而从收益上看,货币基金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10倍,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的3倍。
在智能手机还不发达的年代,投资货币基金还有点麻烦。但是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大家在工资发到银行卡之后,只需要点两下手机,1分钟都不要,钱就可以进入货币基金,赚取收益了。所以近些年,银行的存款正在逐渐流失。
二、银行的对应策略
为了不让存款转移,银行就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就诞生了。但做理财产品毕竟不是银行的特长,因此银行理财跟货币基金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以上,你可以忍受资金被锁定一段时间,以及5万元的门槛的话,就可以考虑用银行理财来部分代替货币基金。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
有些人会对银行理财的收益风险有质疑,但其实只要不是买到“假的”银行理财,亏钱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因为这样的产品直接关乎公司的品牌,银行和基金公司都是极其重视的,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并且只要损失在公司的承受范围内,银行和基金公司都是会兜底。
如果非要在安全等级上分出个三六九等的话,货币基金的监管比银行理财更加严格,因此理论上会稍微安全一点。
银行理财也有潜在的风险。如银行的工作人员假借银行的名义私自销售不靠谱的理财产品,造成投资者亏损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该如何辨认某个银行理财是不是“假的”呢?
现在所有的银行都有网上银行和手机APP,大家只要在网上银行购买银行理财,而不是在线下网点去购买理财产品,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买到“假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你一定要记住,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是金融市场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你发现一个理财产品的收益远高于其他条件类似的理财产品,比如锁定期和投资门槛都差不多,你就要特别小心了。对于这样的理财产品,在搞清楚细节之前,千万不能买。
跟货币基金相比,银行理财是有锁定期的,而且门槛一般是5万元,因此在灵活性和门槛上都不如货币基金。但是收益率方面,银行理财会比货币基金高那么一点点。所以如果你可以忍受资金被锁定一段时间,以及5万元的门槛的话,你可以考虑用银行理财来部分代替货币基金。
从安全性上来看,只要你买的不是“假的”银行理财,亏钱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在网上银行购买的银行理财肯定不会是“假的”。但是对于线下购买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如果收益远高于其他类似的理财产品的话,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风险和收益永远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