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的时候,14号线地铁里,有几个妈妈正在谈论教育心得,谈得那叫一个“激烈”。不知道同行的人里,看到我今天的分享,是否还能想起昨天那列车厢发生的故事。
“我跟你说,教育孩子就是不能贴标签,我听一个专家讲过一个故事,贴标签害死人!”
“就是,我们孩子班主任就是这样,动不动就拿孩子们说事儿,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说孩子们是笨蛋他妈给笨蛋开门,笨蛋到家了。我看她就是更年期提前了。”
“老说孩子笨蛋,这不就是贴标签嘛!”
“对,以后可不敢用贴标签了……”
“是的,咱们也得注意,在家里不能再用贴标签了!”
因为坐得比较近,而且车厢里人也不多,所以,我找了个机会,勇敢地“搭讪”了一下:“听你们聊孩子教育,我也好有心得呀!”
这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妈妈回头看我,可能一个光头突然出现在眼前,还是有些“晃眼”的,她本能地上身后仰:“您孩子多大了?”
“我还没有孩子。”我笑笑说。说完,我突然感受到了对方没有说出来但完全表现出来的话——呦,看着这么老,没孩子呀,没孩子能有什么心得呀?
这时候,一个年轻一些的妈妈可能也感觉到了尴尬,赶紧打圆场说:“XX妈妈,一个男人有心得,一定很有意思。”说着,冲我礼貌地笑了笑,继续说,“您说说,听完我们瞎聊的,有什么心得呀?”
“听了你们说的贴标签现象,看得出来,你们认为这个是特别不好的现象。我讲个小故事吧……”
这时候,我居然发现车厢里的人都凑了过来。不得不说,我这光头就是吸引人,接下来的故事,确实吸引到了她们,也吸引了不少同行人。
故事是这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让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这些犯人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现象”,心理学上叫标签效应。
故事讲完了,地铁里响起掌声,听到一个陌生人的赞叹:“地铁故事真棒,刚才应该录下来!”
其中一个妈妈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贴标签是这样啊,也有好处呀!”
……
能帮到她们我很开心,不过,作为一个教育践行者,我的真正心得其实是——有些家长,可能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了不少教育理念,但是从结果来看,好像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习的,更像是解决自己带孩子的烦恼而学习的。
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就有可能会片面地看待事物,就像标签效应一样,不是标签有问题,而是贴标签的人有问题。
最后,问一句各位看官,关于标签,你也有新的心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