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则新闻:
业余摄影师约翰・奥珀曼日前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了一段令人诧异的场景:鳄鱼向一头小象发起攻击。
照片中,一头小象在象群的注视下走向布满水草的水坑饮水,不幸的是,这里还埋伏着一条饥饿难耐的鳄鱼。它突然从水中跃起并死死咬住小象的长鼻,于是乎双方开始了一场近似拔河的“拉锯战”。在奥珀曼的镜头前,鳄鱼死死咬住象鼻不放,而小象则拼了命地蹬着粗腿想要挣脱。小象的长鼻被拉拽的越来越长,它看起来非常痛苦。一旁的象群纷纷赶来施救。在象群地动山摇的声势面前,鳄鱼不得不选择放弃,躲进了水塘中。(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9日)
长鼻子是大象最显著的特征,这在甲骨文的“象”字中就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大象长长的鼻子像人的手臂一样灵活,它可以拿起东西,还能吸水、喷水,简直太神奇了。所以甲骨文中就有了“为”字:
“为”字的甲骨文是一只大象,在象鼻子那里有一只手,很多人认为这是古人在驯化大象。古人很早就开始了驯化野生动物的尝试,所以有六畜:鸡、牛、羊、猪、狗、马。《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郑玄注:六扰:马、牛、羊、豕、犬、鸡。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也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豕就是猪的意思,犬就是狗。
有句俗话说的好:“牛不喝水强按头”,说的就是不懂驯化的人才会做的蠢事。你想想一头牛都不好强迫驯化,更别说是大象了。古人在驯化野生动物时,最省力的方法是驯化动物的幼仔。鸭子刚出壳时,会把第一眼看到的活物当成妈妈,这是动物行为学中的“印随学习”。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他们的母亲或者是父亲)这就是印随行为。一般来说雏鸟睁眼看见的第一个活物要么是自己亲妈要么是养母,只要记住这个娘,就能形成乞食反应,吃喝不愁。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也是短暂性的行为。只要在幼仔的“印随学习”期内,通过人工喂食,让它形成对人的依赖,就能轻松的驯化动物。所以,那只手不是在强迫驯化大象,而是说:大象的鼻子就像人的手一样,或者说大象的鼻子就是大象的手。大象靠鼻子来进食,喝水,做其它的事情,这条长鼻子功能太强大了,甚至还会做一些你想象不到的事。
河南电视台的台标是由字母“HN”变形为一只大象,标志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记住。据说古代黄河流域曾经广泛的生活着大象,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课文叫《黄河象》,并且,河南省的简称是“豫”,刚好有一个“象”字,所以用大象来代表河南。
河南博物院的大厅里有一组雕塑,是由一个人与两只大象组成,表现的内容是人类正在与大象搏斗。
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的吉祥物为身扎红腰带、着黄色练功衣的小象“壮壮”,河南古称“豫州”,与象有密切关系,作为陆地上最大一种动物,象体魄健壮,性格温顺,深受人们喜爱。以茁壮成长的象作为吉祥物,寓意古老而又年轻的郑州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看到没,大象与河南的关系密切,处处都能感受到河南文化受大象的影响。
曾经,我也一度认为大象就代表着河南,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那大概是在七、八年前了,说的是外国的一个马戏团搬家,然后马戏团的大象排着队从大街上经过,当中的一个画面突然让我意识到“象”字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只见大象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后面的大象用鼻子牵着前面大象的尾巴,就这样整齐有序的向前走。重点就是大象的鼻子牵着大象的尾巴这一幕,使我“警醒”:我看到了“象”字的本质。
那么这个画面有什么格外的意义吗?当然有,且听我娓娓道来。
先来说一下简化字的事,自从1956年我国正式开始施行简化字方案后,汉字经过几次简化后,出现了过于简化的弊病。曾经 “豫”字也被过度简化为“予”,那么河南与大象既然关系那么密切,不是最应该保留“象”字,为什么反而把“象”字给简化掉了呢?这的确是个相互矛盾的结果。
说起来河南省的简称“豫”,来源于古代的“豫州”,因为现在的河南省所辖区域大部分都处于古代的“豫州”的区域。《尚书·禹贡》中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这九州大概是个“井”字形,“豫州”就在最中间的位置,其它州围绕在“豫州”周围,除青州外,其它州都有与“豫州”接壤的地方,这就像大象的鼻子牵着大象的尾巴一样。表示“豫州”的是“予”字, “予”是我的意思,表示处于中间,“象”代表其它八个州,那八个州如大象牵着大象一样与我相连,这才是“豫”字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本期关于大象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下期我将会讲牛和羊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