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宫紫禁城,明朝永乐四年(1406)筹建,永乐十五年(1417)开工,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从明成祖朱棣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历明、清两朝,共24位皇帝在此执政、居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
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是欣赏紫禁城的最佳位置。
紫禁城的建筑群和建筑体量,的确是以大为贵、以多为贵、以高为贵,距离足以产生高贵,神秘方可保持尊贵,占地72万多平方米,房租总计9999间半。
紫禁城的内部布局,是最讲究突出核心与服从核心的,最重要的就是中间那条与天轴对应的地轴,校正北京城、进出紫禁城的中轴,将所有的建筑都贯穿起来。中轴位于核心位置,其他依次排开,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所有的布局、建筑、空间,不管大小、多少、宽窄等一律以中轴为核心,以太和殿为核心,一律方正、规律、条理、秩序来烘托、强化、个渲染天子宫殿稳固、崇高与至尊。
色彩,紫禁城是黄色的、红色的。黄色的铺排的屋顶,红色的绵延的墙壁与门窗。那是天上太阳的颜色,是旭日东升时候的颜色,那是可以与太阳相互辉映的颜色,是太阳的光,耀眼的光,灿烂的光,是创造辉煌与至尊的光。
所谓的天地感应,天人合一,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天与地、人与自然的推演移易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统统可以用来为帝王的宫殿辨方正位、象天立宫。紫禁城是一个“主题先行”的艺术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确切的说,紫禁城是中国古老哲学诗学和传统礼制礼教的格式化、物象化、美学化,是集体无意识的创作。
紫禁城不是在建筑美学的指引下完成的,而是在建筑理学的指引下完成的,古老的文化、礼制理念左右了建筑审美取向,这大概正是中华民族建筑审美的独特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