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一堆订阅消息,怎么办?是忽视这些消息,还是进入刷手机的怪圈?
抬头看看手边,一列积灰的书,怎么办?是继续放任他们在书架上,还是进入不停阅读却又倍感费时间的怪圈?
这个年代,信息已不是稀缺资源。然而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并加以利用,仍是一个可聊的话题。
- 你想每分钟阅读1000个单词吗?
- 你想提升你的专注度和理解力吗?
- 你想提高存储信息的能力吗?
- 你想克服阅读障碍吗?
- 你想了解你的眼睛、大脑与吸收、提取信息的联系吗?
- 你想提升你的词汇量和基本理解力吗?
OF course! YES !
内容提要
- 人人都可以实现快速阅读;
- 使用脑眼快速阅读可以节约时间,提升自信;
- 快速阅读的正确姿势;
人人都可以实现快速阅读
下方有个小测试,so easy, 却足以让你认清自己可以有多牛!来不来?
目视前方,注意力集中在水平方向上尽可能远的一点,然后:
- 将两个食指的之间在距离鼻梁前大约10厘米的地方对在一起,使他们形成一条水平线。
- 开始移动指尖,沿着水平线缓慢地将他们分开,同时眼睛仍然顶着远处你所选择的那个点。
- 继续移动,直至指尖移出你的视野,眼睛看不到眼角之外手指的运动为止。
- 停下来,测量一下你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
重复一次,但这次一个指尖朝上,另一个朝下,形成一条垂直线。同样将他们放在距鼻梁大约10厘米处。
就像这样:
你是否第你所看到的东西和范围感到吃惊呢?你明明注视的是其他东西,这怎么可能呢?
这是事实,毕竟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再吃惊也还得接受。所幸,这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一般的阅读材料为A4大小,意味着正常人,一眼是可以扫全局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你第二次拿起某本书或者其他资料时,你依然能分辨出来上次的阅读结尾处。
人类的眼睛,是无比精密的光学设备,共有2.6亿个光接收器接收外界信息,中心焦点仅占20%,外围视觉占剩余的80%。而此前,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以为自己的视觉仅限于那少量的20%。但现在,提升阅读需要用到强大的外围视觉即东尼博赞在博赞脑力训练手册之快速阅读一书中提到的“脑眼” 即在眼睛这幅眼镜下,使用整个大脑来阅读或观察。
快速阅读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上部分内容揭示了我们的潜力,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仍然不可恭维呢?
因为没有掌握方法!学数学的人都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一个富有技巧性的方法能既快又准的解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同学45分钟考145分,但有些同学考足120分钟却还拿不了120分。试问,你的阅读能力能打几分?
阅读技能:
- 双线后掠:平时我们都是一行一行阅读,现在尝试下一次读两行,同样是逐行阅读,但输入量增大了一倍;
- 可变后掠:允许你摄入一次能全部处理的行数,信息输入量能大几倍就几倍哦;
- 反向后掠: 倒着阅读,这个方法对理解力要求比较高,亲测有困难,建议后期再尝试。
研究表明,快速阅读比慢速阅读更利于理解。人的大脑并不是被设计成在如此慢的节奏下吸收信息的。如果你快速略读,这些词语将即可展现其意义。而缓慢仔细的阅读会怂恿你的大脑越来越不专注,阅读更慢。
成功学习快速阅读可以:
- 提高你的阅读速度;显而易见,快速二字是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竞争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提升你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等级;一味地翻书,也只是浪费时间。要想做到快速阅读,配套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一定要提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动手归纳知识点比光看书感觉学的更踏实,更有收获,因为一味看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翻着翻着都不知道书讲到哪了。而快速阅读要求你必须专注,慢慢的你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就提高了。
- 增加你的词汇量和基本知识;这点在聊天的时候特别有用,打个比方:有些科技工作者,每天争分夺秒的搞研究,一段时间的书斋生活之后,再和其他朋友聊起天来,都感觉没法聊到一块,为什么?因为他三句话不离本行,平时觉得看新闻、时事等资讯浪费时间,但如果他掌握了快速阅读法,一分钟过1000字,短资讯不到3分钟就可以看完,聊起来至少不会那么陌生。
- 节约时间,增强自信;试问哪样技能的学习不需要阅读,快速阅读也是学习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尤其对于写作,阅读时必不可少的输入,当别人一周一本书,你一周三本书还能比别人提炼的更到位,有自己更独特的思考时,你就有更多的时间看更多的书,写更多更好的文章。
开启你的快速阅读模式
高效的快速阅读需要进行如下7个步骤:
-
识别:对字母符号的认知 。这一点,在阅读外文文献的时候感触颇深,全篇500个单词有100个不认识,我反正是读不下去了,不查单词吧,硬着头皮还是看不懂;查单词吧,一会查一个,一会查一个,注意力被分散的不要不要的,根本看不下去……这要如何做到快速阅读?所以总说词汇是基础,那么词汇是什么?如何扩展词汇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不止一类词汇,通常我们至少有三类:用于会谈的词汇;写作需要的词汇;认知的词汇;用于会谈的词汇,就是口语中经常能用到的词汇,差不多是1000个;书写词汇即书面语,我们书写文稿一般会更加仔细的遣词造句,因此有各种修饰和表达,导致书面词汇量更多;然而,最多的还是认知词汇,即理解但没用过的词汇,换句话就是这些词不是自己的,但意思我们是懂的。
扩充词汇量最快的办法就是:前缀、后缀、词根。前缀是放置在一个单词前,能改变单词含义的字母、符号或单词。后缀改变词性,词根是可以加前缀后缀改换位另一个词的基石。东尼博赞是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所以给出的扩充词汇量技巧也是针对英语而言。类比可知,中文动词很关键,比如“笑”这个动作,加上“快乐的”,“勉强的”等形容词,就可以组成“快乐的笑”,“勉强的笑”,但中心意思依然是笑,只不过笑法不同而已。因此,当你清楚笑这个字的意思时,无论怎么加字、词,我们也是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需要注意的是,学到一个新词,我们一定要多重复,这样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词库,为己所用。 - ** 吸收:光线从文字上反射并被眼睛接收的物理过程 。最近,在学习完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方法之后,感触特别深,明显能感受到有更多的单词进入了眼睛。当你能看到更多的时候,你的"眼界"就不一样了,慢慢的练习,适应快节奏阅读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随后就能产生质的飞跃!
- 领悟:将全部的阅读信息与其他所有合适的信息联系起来 。包括词语、数字、概念、事实、图片等。比如某则消息上说到特斯拉汽车,你就能想起之前看过的特斯拉汽车的照片。通过领悟,调用了内部信息,加强了信息之间的联系。
- 理解:将先前所拥有的知识与阅读到的新信息相融合的过程 。这包括对信息的分析、判断、鉴定、选择和摒弃。还是特斯拉的例子(这样对比更容易区分领悟和理解两个概念),看到这则消息上说特斯拉汽车占地面积100平米,呃,假的。这就是你理解后的判断。
- 保持:信息的基本存储,单独的存储是不够的——必须伴随着“回忆”,换句话说要有输出,输入才有意义。考过试的我们都知道,考前一星期复习拿到80分,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信息保持,当然考过就忘,意味着这种保持并不会持久。
- 回忆:从存储中反馈所需信息的能力。最佳状态是即需即取,有没有同学考试的时候没想起来,结果交卷后想起那道填空题的答案了?
- 交流:使用获取到的信息 。我们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流,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亦或是舞蹈或者艺术等,输出才能体现出输入的价值。阅读最常见的输出是写作,也可以体现在个人气质修养的提升,或者非凡的谈吐等。
进行这七个步骤时,首先环顾四周,条件是否具备:
- 是否集中思想在手边任务上?你需要通过重新专注于期望达成的目标来“摆脱”哪些转移注意力的思绪,比如你家孩。
- 是否实现规划,把所需资料都放在手边?
- 是否有目的的阅读?比如咖啡和便签纸。
- 位置和光强度是否合适?位置靠窗,自然光下阅读,效率比较高,但光线不宜太亮。
- 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感冒发烧总有昏昏欲睡的冲动,此时阅读效率比较低,身体不适就好好休息。
- 阅读材料和眼睛保持50厘米左右的距离。
在阅读《博赞脑力训练手册之快速阅读》过程中,有个很直观的感受呼之欲出,前24页,我按照原来的阅读方法,合计阅读思考一个半小时,从24页到书末,按照书中快速阅读的方法,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本书。速度的提高很明显,可能是因为24页开始讲述我们平时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如复读、回读之类的问题,并随之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阅读技巧,而我边看边学以致用,所以有所提高!
说起作者东尼博赞,还确实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点赞,这个1964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的大叔叔,发明了“思维导图”,被誉为“大脑先生”和英国的“记忆力之父”,还创办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以及脑力世界杯!不仅会玩而且会写,合计出版了80多部合著与专著,重点是:他的“思维导图”系列丛书累积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下次更文,我决定要看看他笔下的思维导图和我日前所熟知的思维导图相比,有何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