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是咋个上位的,又是封建帝王的斗争剧,从隋朝写到唐朝,目前没有一个本是太子顺利继承皇位的,唐高宗也不例外。
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孙皇后嫡出三子,长子承乾,立为皇太子,次魏王泰(太宗第四子),次晋王治(太宗第九子)。唐太宗宠爱魏王泰,以泰爱士善属文,特令于魏王府置文学馆,任自引置学士,延宾客著书。泰奏撰《括地志》,历四年成书。太子承乾甚忌魏王泰,惟恐发生废立的事,泰也有夺谪之意。两人各结朝臣,互相倾轧。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承乾密谋杀泰,事泄,太宗废太子承乾,同时斥逐魏王泰,更立晋王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年五十三。太子治即位,是为高宗。
唐高宗这个皇位算是捡了个便宜,有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唐高宗一共做了三十四年皇帝(公元650—683年)。当他即位之初,承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全盛局面,国力鼎盛。当时的宿将如李勣、契[插图]何力,都是唐太宗的同辈,后起的名将如苏定方、任雅相、刘仁轨、薛仁贵等,大都是唐太宗一手培养起来的,他们都熟谙战略、战术,能够指挥大军团作战,从事远征。当时中枢的宰相,如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妻兄,唐太宗的取得政权,无忌之力居多;如褚遂良,是唐太宗为秦王时的府僚,他们都有丰富的统治经验。所以在唐高宗前期对内能够巩固封建统治,对外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不断上升,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东罗马帝国(即拂[插图])和阿拉伯哈利发国家(即大食),可以与盛大的唐王朝相比拟。
所以唐高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老爹给打好了天下,只要不太作,基本可以保持脚步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