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分享的书是《麦肯锡方法》,只需三招,缩短你和世界精英的距离。
第一招:三十秒法则
话说我就遇到过在电梯里碰到大老板的状况,中午吃过午饭后,老板看我到他那层楼(他寂寞一人独享一层),问我,中午干嘛去?我答到:“下午开会,我去看看会场。顺便看看饮水机水用完没。”电梯上升四层楼的时间,我向老板展示出我的工作和责任心,虽然是新人,但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做到三十秒法则?
遵循三字诀:
快狠准?
不是啦,是快!短!近!(以下做个“快短近”的免费示范~~)
很多人都缺少把说话的重点内容用最短的时间表达出来的能力,唠叨半天讲不到重点,就像我平时写文章一样。
快:快速
要做到快速,首先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都牢记在心,知道如何清晰表达出脉络。
短:简明扼要
字面意思。
近:贴近命题
要想在30秒内把话说清楚,关键是所有内容都围绕问题展开。
平时多多练习,才能抓住每一个30秒的机会。
具体参照沙和尚的经典台词:)
第二招:边际点效应
边际效应递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当你极度口渴时,第一杯水一定是最解燃眉之急的,能喝出冰镇可乐的畅快感,但是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会降低,等到你不感到口渴了,那就到达边际了,再喝下去就会越来越不适。
工作中也是一样,提前设置好边界点才能让工作从容不迫。
我平时工作的内容还包括会务安排,如果会议开始的时间是下午3:00,我在上午的时候就会提前将会场布置好,联络好相关的工作人员空出时间,也提前到达会场,在下午上班之际,我就会再检查一遍会议材料和现场设备,空余的时间足够我应对所有突发情况。
假如我掐好时间临近3:00才到会场查看,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设备问题,材料出错,就不够时间让我采取措施补救了。
同样是做了这些工作,可是时间点越后,所能换取的回报会越来越小。
第三招:考伦波策略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电视剧中,有一位身着风衣的探长,叫考伦波,在结束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后,他常常是走到门口就要离开的时候,杀个回马枪,对犯罪嫌疑人说:“不好意思,女士,我有个问题忘了问。”而通过这样一个策略,考伦波就能锁定真正的犯罪嫌疑人。
小时候看过一个探案小故事,警察对于真正杀害屋主的凶手毫无头绪,但是他能确定的是,凶手就是其中一名家庭成员。他注意到死者的妻子双手包扎了,所以他和助手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排除了她的嫌疑,但是随着疑点不断浮现,他再次将目光放在妻子的身上,具体来说,应当是她的发型。
他对家庭成员说,我们实在是没头绪了,今天先到这里吧,可能凶手是从凶案现场逃离了。此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包括妻子。警察准备离开时,夸赞道:“夫人,您的发型真好看。”妻子开心地用包扎的手捋了捋头发说:“谢谢夸奖,我早晨花了好一会儿才……”这时妻子露出了马脚,警察说:“您的手不是受伤了吗?怎么还能将发型打理得一丝不苟呢?还是说,你的手根本就没受伤!”
这名警察也是运用了考伦波策略,让真凶放松了警惕。
工作中我偶尔需要联系报社记者,他们有时会旁敲侧击一些案件的进展情况,我就曾经遇到过对我采用考伦波策略的记者。
他来到我们办公室后,就先随意聊起我们的工作,同时向我们邀些有关案件的稿子。在他逐渐深入话题以后,就问起我们正在办理的一个热点案件,我只能说案件在办理,无可奉告呀。
他回应道能理解我的工作,案件敏感嘛。
道谢后他准备进电梯了,随口问了一句:“批捕的可能性比较大吧?”
我先是愣了一下,回答他:“知道也不告诉你。”他笑笑就离开了。
虽然我差点被套路,但是他大概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你有freestyle吗?)。
考伦波策略不光给到我们一个启示:日常工作中,如果双方的谈话没有一个很好的推进,我们可以暂停下来,让气氛缓和一些,因为有些谈话未必是对方不肯配合,而是当下的情境让他感到不适,使你们的对话难以推进。
此时不妨学学考伦波探长,可以在谈话陷入僵局时适当暂停,随后获取更有用信息。
而另一个启示是:考伦波策略说白了也是一个套路,我们也可以做好应对,用好30秒法则,反“考伦波策略”、反套路。
“美美的我”是吸引眼球用的,但工作方法是真的可行的~
参考书目:《麦肯锡方法》 [美] 艾森·拉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