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店1

      “干嘛呢?”

      “没干嘛。”

      “中午干嘛?”

      “来吧,请你吃饭 。”

      有时候会调换问答主语,内容基本是不变的。没有闲话,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个“淡”法。十来年了,有时候一两个月无消息,上来还是不用费口舌,大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了。

        吃饭的地儿自然不是大饭店,因为用不着气势助阵。要找的是价廉、物美、环境优雅的所在。民风淳朴的小地方,前两个条件倒也容易满足,关键是后一个。

        环境优雅,每个小店的烂俗的广告词都会有这四个字,找真的却是个难。

        就算是后厨油脂麻花可以回避,门脸总是能看的吧。老街挨挨挤挤一溜,抽烟机竟然是朝前门开的,经年累月留下的那痕迹,你亦步亦趋,它张牙舞爪,走不到跟前,就想逃了。

        新店看起来还干净,不过,小门小地儿,尽量多安放的桌椅,喧闹的人流,时尚的灯光,甚至音乐,太吵了,也不合心意。

        再加上,这优雅还有延展要求,要去赴宴的这一路上都能从容安静,无车流之乱耳,没奔走之劳形。

        最好是: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

        对,就是这样,可以一路分花拂柳,迤逦而至。

        也觉得要求有点高。可巧,竟得了。

        出门,往左,不用过马路,走上二三十米方砖铺地、法桐遮阳的人行道。

        再左转,走上一两千米的清冷小巷。这一段也是喜欢的,东家柿子果实累累,西家枣子欲红还青。丝瓜探头儿,扁豆花儿开。猫狗撒欢儿,人声儿慵懒。

        然后,就进入最佳境界了。进某公园小东门,上小石桥,下小石桥。抬眼看梨花儿,低眉赏荷叶儿。老梨树的天下里甘当配角的红梅、白梅、粉桃、紫荆当然也需多多照顾。再慢慢地走过小广场,出西门,左转,就到了。

        因为这里不是餐饮业聚集之区域,所以街道上没有太多的油烟气。门前依然是方砖铺地、法桐遮阳,干干净净,宽宽绰绰。

        小店是年轻夫妻自制的手工饺子。屋里有五六张桌子,俩人就在其中一张上面,摘菜、剁馅、和面、擀皮,包捏。全过程都在眼前,食品卫生方面也是放心的。

        因此,是很约了几回的,以至于记忆里春夏秋冬的景都混合了。

        可惜的是,前阵子路过看见,关张了。

        再寻下一个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