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画面同样始于一条花香满径的小路,远处有一栋质朴的徽派小房,五岳朝天的马头山墙在屋顶两侧静静耸立,好像在翘首以待我到来。
屋里屋外非常干净整洁,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院子里的各种植物郁郁葱葱。稀稀疏疏的花儿随意开放。房门开着,一眼就能看见家里面物品归整的井井有条,让人情不自禁想进去坐坐。厅堂边上一个小房间里,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响声,通过没关的门清晰传送出来。透过房间里微弱的光,见一位外形完全是我克隆版的精神矍铄的中年人,在专心致志对着电脑敲击键盘。直到我走近他身边,碰到椅子发出声响,他才发现有人来访。然后面带微笑让我稍等片刻。
趁着他忙的空挡,仔细参观起他的房间来,每面墙都摆满了书柜,除了各类书外,讲述徽州方方面面的书占据了书柜大半个空间。就在我拿起一本准备翻时,这位克隆版的我,非常热情的泡茶让座,并拉住我的手,一个劲感激我,说是由于我打的基础,不断努力的劲头才有十年后的他。还说这一切的积累都原至于我的付出,这么一大通赞扬,搞得我面子上有些不好意思,可心里却乐开了花,毕竟被人夸内心那点小小虚荣心还是很满足的。
看他状态很好,我第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想知道,经过了十年,为什么整个人的状态还能保持的很好,一点衰老的迹象也没有,精气神特别得足。他说自从我克服了内心自卑后,更有意识的去跟有正能量的人互动,在生活中对一些小事不去计较,尽可能多的接触外界,让自己融入到人的群体里去;另外对于身体的锻炼一直没落下,每一年都会参加一次马拉松赛。最主要是有事做,心里就会充实,也就没把年龄放在心上,从而保持了一个好状态。
听他说话的声音比我有磁性,赶紧夸他怎么连说话的声音也如此饱满和好听。他爽朗的笑开了,说基础从我这里而来,从我16年7月开始的每日练习读诗十年没有间断过,坚持到后来他还参加了一些有关发音,练声方面的培训,收获特别大。持之以恒,慢慢地按正确发音说话成了习惯。本来只是想把浑浊不清的口音练好,没有太多的奢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朋友拉他去客串主持。真是认证了一句话——要求少不一定是坏事,那些额外的收获全成了他意外的惊喜。
我想了解我进来时,他在电脑上捣鼓什么。因为在我观念中,人到了50岁应该会离电脑很远。在一个知天命的年龄,对什么可能都不会有新鲜感。只是带着消磨时光的心态跟一些老人跳跳广场舞,买买菜,跟人聊聊天的日子。可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他在写书,在写一本有关他们家族的秋,想把这个徽州千千万万家族中的其中一个家族繁衍生息过程给记录下来。如果不去记录随着历史的推移,将毫无踪迹可寻,这对于他来说是一辈子中最不能原谅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他的一个梦想。
经过他一点拨,我想起确实是有这么一个梦想,而且这个梦已经藏在我的心里很久,只是一直被我搁置在角落,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以赶紧频频点头告诉他,这个梦我已经做很久了,只是心里有着各种担心,觉得时机未到,没勇气去实施。没想到十年后的我在用行动替我完成心愿,去实现这个梦想,这不由得不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问他这些年是如何为写书做准备的,他告知,在我写作累积数量的基础上,他持续实现每日一文,然后开始慢慢给自己定位,有意识的往乡土人情这个方向靠拢,拜读大量跟徽州有关的书籍以汲取营养。说着说着,他不由自主地拉我到书柜前看那一排排有些破旧但井然有序的书。
至于这么多年是怎么对待工作,生活的。他解释说为了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他找工作会尽量向文字方面的靠近,哪怕没时间,也尽量利用业余时间来增加输入。并尽可能去实地采集徽州风土人情的最鲜活,最贴近生活的素材,以便于让自己动笔时言之有物。坚持到后来,写书的想法水到渠成了,接着开始了对梦想的实施阶段。
我提出最后一个问题,难道就没有遇到过困难吗?答曰,怎么可能,只是从我这里开始的坚持给了他信心,让他在最想放弃时熬了过来,而且我摸索出并划定大方向让他没有迷路。
他的阐述从容淡定,看得出来对自己的状态很知足,还在言谈中不止一次感激我,应该对生活也特别满意,这让我心里很是舒爽,高兴和欣慰。
只是同样都是十年后的我,差别却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去好好究其缘由。最能给我启发的该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得态度将决定十年后的结果成什么样。好差两种不同的结果,正好时时提醒和督促我该把精力放在哪个上面去。
12.03
4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