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起形

铺色起形

在美术史中古人用“六法论”评判绘画的标准

用“能品 逸品 神品”形容画作的等级。六法即 “气韵生动 古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摹写” 可见古人对绘画中意境的要求。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以来注重对人性的赞美,但写实写意画面中感人的部分都尤为重视。

就造型语言来看  要求概括处理对象 对整体与局部有一个整体的意识,所谓奔放之处不离法度。现实主义就像“带着枷锁跳舞”一般 追求一种理性与感性的认识与表达。即使在西方架上绘画已死  但对于美术基础教育仍有大量需求。

绘画中有感性的表达 更有理性的诉求。在艺术中有感而发,因而也是人感觉感受的个性化视觉表达。

现实主义从人眼的视觉规律出发,根据事物的物理特性做具像表达。从颜色、笔触、质感、特征 理性到感性的表达。绘画从早期的情绪抒发 、记录延伸至艺术,

自伦勃朗以来戏剧光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画面的感知,画面也通过光来控制人们的“注意力”注意,戏剧化舞台灯光实际上是在弱化和强化,弱化一些次要的东西,细枝末节。而强化所要表现的主体,以及黄金分割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控制人的注意力,引导观者看哪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