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学会顺应社会,是生存的第一要义。
其间最重要的节点有四个:升学、入职、结婚和晋升。前三件,多在二、三十岁前完成。一生命运,由此底定。
说晋升,是对行政机关人员,好量化。广义地讲,应该叫事业有成。
在这之前,年少力弱,作不了自己的主,只有被动接受安排;在这之后,工作稳定,结婚生子,大局已定,要改变就难了。
当然,不要拿牛人来说事,那些是例外。
说一说我的四个节点,总体上是为自己加分。
转学进城读书,靠父亲;考上中专,靠自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算得上是一次大的成功。这个概率,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超过了多数的同龄小伙伴。
参加工作,那时是国家分配。几年之后朋友引介转行,做自己更擅长一些或比较喜欢的文秘和政法工作,也算比较成功。当然,后知后觉,如果当时能够争取进入宣传部门,就更好了。因为我喜欢写作。
结婚稍晚,也是经人介绍,与一位教师,一次优势互补的选择,增益大于损耗。这个“益”是益处,首先是相处舒适度,其次才是利益。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一切都在变,包括家庭、婚姻这些最基本的关系,都越来越不稳定。以至于现在的娃儿想亲,原生家庭都是加分项。这样看来,也还算比较成功。
获得提拔晋升更晚,以前熟识的人当了领导,带了一把。也不是没机会,是性格有短板,执拗而不灵活。加之主要志趣和注意力没放在这上面,也就没有把握好。
早年在石柱,有两位经常一道遛弯的朋友,后来做到了正厅。他们就是性格适合,同时把握住了石柱成立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升直辖市的大机遇。当然,更直白地说,是跟对了人,有贵人引路。
改变命运,也有失败的尝试。
第一次,是在接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因为不喜欢农技这个专业,不知道学的,跟我平时打猪草、干农活有啥不同。想读高中考大学,我也接到了丰都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上大学分配到大城市,前景更好;二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个坏处,就是考不上,回农村。这个结果,比上农校要糟得多。
当时15岁,在父母面前,没有讲价还钱的能力,他们根本就不愿冒险,要为整个家的利益着想。这次尝试失败,没有悬念。
第二次是在石柱,参加工作两年,向单位要求在职参加普通高考。经过多次努力,在高考前三个月领导同意了。
于是工作之余发奋自学,最后,因数学和英语成绩差,没考上。
我在下路的一位诗友,在争取单位领导支持、保证学习时间和课程补习三个方面,做得比我好,他考上西南师范学院研究生。后来在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创作。这也是我的理想。
再后来想辞职下海闯海南,这更像一场赌博,偃旗息鼓。然后,慢慢地就闯不动了。
比较一下,自力与借力结合的,基本都成了;靠自己孤勇的,都黄了。
或许,进入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持续深耕,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最佳的人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