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王健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王健林

今日,王健林的行程单在网上被刷屏了。从他的行程单上看,作为一个拥有千亿资产的首富,一天其实花不了几个钱,纵观这些顶级富豪精英,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早起。

王健林四点起床,库克也是四点起床,有关科比的段子也是说他时常看到四点多的太阳。我们很多人羡慕王健林,想必也是叶公好龙,看到他这种生活方式,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想过这种生活全部工作充满的日子。做一回王健林不难,你某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你就能体会到首富的生活感受,但一辈子都做王健林,那就难了,每天四点起床,你我都会问,这到底是图个啥啊。

这些顶级精英,他们的价值观跟普通人完全不同,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更好的,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断,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意识上其实是懵懵懂懂的,很多人究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他们只是活在,像动物一样存在着而已。

我曾想学这些精英一样,培养早起习惯,但现在能做到的,也就是早上七点半起床,再早一点,我就很难做到了。早起,除了生理上难受外,其实还有另一个痛苦就是:起那么早干嘛?这是一个普通人与这些精英的一个巨大区别,也就是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对这两个群体来说,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已经不能用距离来衡量,应当用不同的空间或宇宙来衡量。

我们与这些人唯一平等的,就是时间,一人一辈子无论你多有钱,最多也就能活百来年,或许假以时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这仅有的差距也即将消失,这些富豪精英能够享受更先进的基因医疗科技,寿命比普通人更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吧。无论是从价值观上看,还是从客观实际上看,这些精英的单位时间价值,都远高于我们普通人。具调查,比尔盖茨从出生到现在,他每小时赚五百多万美元,扎克伯格,从出生到现在,每小时赚的是四百多万美金,他们一小时挣的钱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数目,如果你让他们一天睡八小时,那么一天他们的亏损将达三四千万美金,一周下来,损失将超过三四亿,你让他们休息,那可真是他们造孽啊。睡觉对他们来说,是生理机制的约束而不可违背的事情,如果可以,他们肯定选择一辈子都不睡觉。

《财富》杂志曾经有一个专栏,叫“我是如何工作的”。杂志会去问各种CEO他们的工作习惯,工作时间和日程安排,从中发现,这些大佬的共性是早起和极度的自律。一般这些顶层管理者,事务繁忙,因此大多都痴迷于如何尽可能的提升效率,有些硅谷大佬,甚至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到底是早上跑步带来全天工作效率最高,还是晚上跑步高。这种心态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你有一台印钞机,你肯定想它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都不停的去工作,同理,这些CEO们本身就是印钞机,他们自己一刻都不想停下来。

导致普通人与这些顶级精英巨大差异的原因很多,我想,很重要的一点,价值观上看,两者对时间价值的认可完全不同。精英们争分夺秒,恨不得不吃不睡,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生产和创造上。而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想的是怎么去打发时间,按照英文的说法是 Kill Time, 时间是用来杀的!对时间成本的不同认知,导致人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不同的人生抉择,而一系列不断的抉择叠加起来,形成最终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品味,和层次。

我想,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这种思维应该是这些富豪精英持之以恒的思考方式,因为他们的每一决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做对了,那么会产生极大的正面效应,例如增加了产值,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实现了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布局等,如果做错了,那么负面效果也会同等放大,例如错失了未来长久的战略机遇,由于投资失误导致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正因为他们的所思所想会因自己的独特地位而形成杠杆式的放大效应,因此这些人非常善于从长远,从高度,从大局观上去进行思考,而这些思考方式反过来加强他们的眼界,格局,胸怀,进而再将他们往上提升,于是这些精英与普通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前,是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现在据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财富掌握在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手里。

前段时间,美国曾出现一个轰动一时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些占领者的口号是,那百分之十的人因为贪婪,于是独吞了大部分财富,以致于他们这些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生活在贫困与不公之下。不可否认,华尔街不少金融精英因为贪婪而搜刮了不少财富,但造成这种剧烈的财富差距的原因,很大层度上已不再是门阀制度治,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具统计,近十几二十年来,新晋财富精英,很多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发展起来的,在美国,有谷歌的拉里佩奇,塞布吉林,脸书的扎克伯格,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优步的卡兰尼克,在中国则有BAT三巨头的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小米的雷军,京东的刘强东,滴滴创始人程唯。你看这些大佬,他们的发迹哪一个是靠家产继承,权钱交易(有可能会有),贪污腐败获得的。他们的崛起,都是依靠掌握了卓绝的技术实力,超一流的眼光和格局,以及过人的胆识和气魄,还有无人能及的管理执行能力,当然还有把握住了时代的风口以及不可避免的个人运气。在这些人面前,我们只能心悦诚服的低下头,承认自己不行。如果没有这百分之十的精英,或许没有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占领华尔街的那帮人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有精力去开展耗时耗力的占领运动了。

从这些占领运动看,也显示出两个阶级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那百分之十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是不抱怨,不会把自己的困境进行情绪上的发泄。08年金融危机,很多金融富豪因投资失败而破产,但我没看到这些人因为损失惨重而上街抗议,游行示威的。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分析具体原因,找到解决方案。而搞占领运动那帮人,面对不利处境时,不是从自身出发,不分析自己的原因,而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别人的贪婪,都是因为别人的邪恶才导致自己的悲惨,他们不思考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盲目的进行情绪宣泄,在华尔街逛了几圈,除了怒吼几声之外,这些行为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毫无改善作用。直到现在,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华尔街那百分之十的精英,财富可能已经增长了很多,而华尔街的占领者还是那么穷,还是那么愤怒,几无变化,要不然,特朗普也不会有机会踩着他们的头爬上去。

价值观的差异,也导致生活品质的巨大差异,生活品质其实也不完全是由钱决定的。很多人不愿意花十几块买会员,因此看片时就要损耗精力去看那些堵心的广告。有人不愿花钱买知识,于是技术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增长,长时间在原地踏步,错失了很多职业发展机遇。或是为了省几块钱,不辞劳苦的多跑几公里路等。李笑来说,付费就是捡便宜,此言不虚。你花几十上百块钱,就能让很多大牛贴心为你写文章,读杂志,分析时局热点等等,花点小钱,生活品质和层次一下就上去了。拥有一样的钱,但价值观不同,所产生的效应完全不同,有些人,喜欢买十双两百块,设计普通,质量一般的鞋子,有人则买一双有品牌知名度,质量保证,设计独特的好靴子。同样是两千块,不同的人能实现不同的品质和层次,试想,这两个人,一个穿着两百块的鞋子,另一个穿着两千块的鞋子,你会信任哪一个,哪一个人更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

我们与王健林的差异,财富上的巨大差异其实只是差异的外在形式,实质性的差异,还在于价值观的差异,对什么是好,什么更好这一本质认知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让我们在每一关口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一系列选择结果叠加,在时间的积累效应下,最终形成了天壤之别。

要想成为王健林,就得有王健林的脑子,不是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