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茫茫,背井离乡;踌躇满志,衣锦还乡,”这是一条犹如潺潺细流般的人生之路,外出打工人的终极梦想,当然是衣锦还乡,数着“刮刮”响的大把金钱,心里的喜悦装得满满当当。
然而,未必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对于更多的打工人来说,理想虽然丰盈,现实却显得有些骨感,生活的计划安排得十全十美,就是觉得不够金钱去兑现。
不能兑现计划,就意味着贫穷吗!
当然不是,只是相比十几年前的打工人的收入,薪水虽然已经涨了不止一两倍,如果用那时期的经济标准来衡量,现在的打工人则相当于大财主了。
可以这么说,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步调,增长了人们的各种欲望,升职发财、时尚旅行、轻闲玩股等等,这些都需要获得金钱的帮助,否则都是空谈。站着说话不腰痛,坐着的听者也不见得会腰痛,人与人的智慧较量从来不是靠阴谋诡计赢得喝彩,而是如沐春风般的亲和与友善,文明时代应该以文明礼仪的言行去崇拜生命,尊重人性,而不是用狭窄、自私、毒辣的态度去践踏它,诋毁它。社会的好风尚,人类的新智慧,正是要依靠人们的善心、爱心和责任心去创造和完善的,这与利用狡猾的手段掠取多少财富没有什么关系。
不同时代的动物,以及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差距很大,像古代原始社会的豺狼虎豹,人类是绝对不敢靠近它们的,而现在动物园里的老虎狮子,因为食欲得到满足,饲养员在身边来回地走,它们都无动于衷,那闲散自在的样子,就好像现在不用耙田的耕牛,既安静又慈祥,让游客在欣赏的同时,觉得好奇无比。
在八十年代左右的这段时期,打工人都竞争打工皇帝。为什么称皇帝!不是因为数量少,而是因为拥有杰出的才能,他们从茫茫的打工人海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成为了时代楷模,社会骄骄者,这一类人才就像皇帝那样少。
但更多的是芸芸众生,泛泛之辈,他们或者凭着一门手艺,或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拿着一份工资,生活也不会太差,到了结婚年龄便回家结婚生孩子,这是其中一拨的打工队伍;还有一拨打工队伍是中年人,他们追随年轻人的队伍卷入时代的洪流之中,适应了外面的生活,都把孩子放在家里给父母照顾,自己两口子则是每逢岁尾时,夫妻双双把家还,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
最了不起的是,那些爬上事业高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打工皇帝,这一拔人精明能干,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智慧,或者掌握着一门专业技能,由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拼搏,最终实现了理想。他们在外买房买车,在家乡还建楼房,回家时,众里乡亲真把他们当财神,当皇帝。
现在,打工人的工资不会低于三千,所以打工皇帝多了起来,几乎所有打工人都实现了买房买车的梦想,曾经落后的村庄,如今是楼房鳞次栉比,甚至建起了独家独园的别墅,而且,装修风格都赶上了城市的气派,吊顶装灯带,豪华水晶灯堂上挂,走进去如入宫廷大殿,富丽堂皇。
主要是,他们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所以在农村建的房子多数没人住,等到春节时回去,才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窗明几净,贴上对联,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欢度春节,年后又返回工作岗位,继续赚钱。以这样的积存进度预算,再过些时日,已不是打工皇帝,而是打工太上皇帝了。
发展相当于一个渐变过程,没有断崖式的说法。别看打工皇帝这个名字有多么耀眼,而且又这样普及,其实里面藏着许多玄机,就像有些中学生学习写作文那样,基础埋得低低的,尽管上面各种特技都用上了,装修也花里胡俏很吸引人,但结果仍是有问题的。学习绘画也如此,学一年与学十年的相比,差距大得很,只是这种时间差呈反规律,比如说,学画十年,能画蚂蚁;学画一年,能画大象;学画一月,能画宇宙,仿佛越是“无知”胆子越大!幸亏无知者无罪。
往往人们对待不幸与灾难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在有亲人的地方,说是灾难;在没有亲人的地方,说是新闻,其实如果将心比心,发生在哪里的“不幸”都是灾难,只看对这事物的态度,如果心存悲悯,对生命的敬畏,便是灾难;如果只想做一个热衷于新鲜事的旁观者,那便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