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训练手势?

没学过手势训练的人,在第一次演讲的时候,手不知道往哪放,想加手势也不知怎么加。如果考虑手势,就影响说词,脑子一想词,手势又一塌糊涂,二者不协调。


怎么训练手势?《领导干部21天提升当众讲话魅力》这本书介绍了练手势的三个原则:


一、生动——生活中观察体验找动作


殷亚敏老师介绍自己在教学当中设计的动作,都不是凭空脑子里想出来的,而是观察了生活,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第一条“生动”,就是从生活当中找动作。


比如:殷亚在设计“成功就像一个气球”这句话的动作时,“成功”二字很抽象,他想不出怎样加动作。后来有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一位父亲伸出大拇指夸奖儿子,马上受到启发,就用双手伸出大拇指来表达“成功”二字,结果很贴切,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仿动——模仿各种事物的外形找动作

很多人才开始学演讲的时候,存在动作和内容不统一、重复、单调、动作太多等问题。


如果手势和语言的内容高度统一,就不会出现动作太多的问题。


要想克服动作单调的毛病,就要“仿动”,就是以模仿形象型的动作为主。模仿式动作包括三种:数字式、方位式、形象式。


第一:数字式,就是用手势表示数字,说到“第一点”时,伸出一个手指头,说到“第二点”的时候,伸出两个手指头。温总理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就很善于使用数字式动作,经常伸出手指头来代表他要强调的数字。


第二:方位式,比如说“高”,高是在上面,你的手要伸到上面,“低”你的手要放到下面,“左”你要伸出左手,“右”你要伸出右手。


第三:重点说一说形象式。形象式就是要尽量逼真地模仿事物原来的形状和动作。


模仿形状。比如说“一个气球”,你要把圆画出来,让人感觉到一个圆的形状。如果说“一扇窗”,你就要用双手模仿出一个四方的形状。


模仿动作。比方说“一推”,你的手就要从里向外做推的动作;说“一拉”,你的手就要从外向里做拉的动作;说“一个气球慢慢地撒气”,你的手就要比划出个圆形,慢慢地由大变小;说“不停地给气球吹气”,你的嘴就要真吹;说“八十岁的老头”,你就要做捋胡子的动作;学醉鬼的时候,身体要摇摇晃晃,脑子好像是晕晕乎乎的……


有句成语叫“形神兼备”。“形”和“神”的关系是形在前,神在后。没有“形”,“神”就没有了载体。所以多练习形象式动作,形成了习惯,就能在讲话时模仿出形象,让观众从形象中看到神采,获得形神兼备的讲话效果。


三、先动——先做动作后出声

在练习动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动作和语言同步、合拍。


怎样让语言和手势同步呢?就要先出手,后出声。因为声音速度快,动作速度慢,只有先做动作,后出语言,二者才能同步。


比如:“左手举着话筒,右手高呼口号”这句话。先把左手从下面抬到嘴前,然后开口说“左手举着话筒”;右手先抬到肩膀处,再往高处举,边说“右手高呼口号”。这样手势和语言正好同步。


上述就是练手势的“三原则”,你可以每天录制一个视频或者对着镜子练习手势,慢慢地形成肌肉记忆,敢加手势,会加手势,养成讲话时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习惯,让双手成为传情达意的神器工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