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离我们有多远?

      缺氧,乍听之下似乎与自己无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名誉主席高春锦主任为您解读缺氧的那些事。

      1. 什么是缺氧?

      如果处在一个缺少氧气的环境,或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原因不能摄入足够需要的氧,或者不能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人体就会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这种状态即为缺氧或低氧。

      2.到底缺氧离我们有多远呢?简单的12道题迅速告诉您答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请您记住自己的得分,我们一会儿再讲具体分数的意义。现在,先谈一谈--“氧”。

      氧气的发现

      我国关于氧最早的记载

        依据目前资料,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了氧气的一本书,是早年流落海外、至今已失传的一个手抄本《平龙认》--作者马和,据推测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

        德国著名的东方学家朱利斯·克拉普罗特摘译了《平龙认》里面“含氧气”一节的内容。大意是:空气中有阴阳二气;把火硝、青石、黑炭石等物质加热,就能够产生出阴气;水中也有阴气,它同阳气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开来。

      他还说到:“欧洲人到18世纪后才知道空气和水里面含有氧,比中国人晚了1000多年”。

        西方科学家开展氧的研究

        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用加热氧化汞和其他含氧酸盐的时候,意外发现了氧气。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制得纯氧,并发现它助燃和帮助呼吸,称之为“脱燃素空气”。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于1775年-1777年间经过多次实验,确认氧是一种元素。他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发动了化学史上著名的化学革命。

        恩格斯称拉瓦锡为“真正发现氧气的人”,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是“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氧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发生于有氧的环境中。氧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氧也是人体发育成长和生命运动的“燃料”。

      氧与人类的确是“难解难分”的关系。

      还记得自己的分数吗?现在,我们分析一下结果吧。

    结果分析

    1-4分

    体内含氧量有不足的现象

    5-8分

    体内已有轻度的缺氧表现

    9分以上

    可能患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

    结果怎么样?您处于哪个阶段呢?

      您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是这12项?这些项目又都代表什么?

      我们再来看下这张自测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结一下,这12项代表了不同器官缺氧的症状,分别是:

第1-4项--神经系统

第5项-----呼吸系统

第6项-----循环系统

第7项-----肝肾

第8项-----胃肠

第9项-----内分泌

第10项----肌肉关节

第11-12项----皮肤黏膜

3.现在我们知道了,缺氧离我们很近,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缺氧,那么缺氧有几种类型呢? 

      缺氧的三种类型

              病理性缺氧

              环境性缺氧

              生理性缺氧


病理性缺氧

      多由疾病引起。 因身体内器官发生病变而导致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能力降低,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病,如哮喘、气管炎等。

环境性缺氧

      多与环境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有关。如:因海拔高导致空气稀薄,或者因封闭过久导致氧气减少。多见于高原以及人群拥挤的超市,地窖、大棚等。

生理性缺氧

        因组组织器官出现生理性老化、妇女妊娠、用脑过度或剧烈运动等而导致的摄氧不足。它一般较为缓慢、不易察觉,但长期积累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4.人体哪个器官对缺氧最敏感?

      脑是神经系统的指挥部,在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

      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因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

      慢性脑缺氧有什么表现?

轻度缺氧:晨起后精神差、打哈欠、整天感觉疲倦、记忆力变差、失眠、多梦。

中度缺氧: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可出现烦躁、幻觉等精神异常、定向能力障碍、运动不协调,患老年痴呆症。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到30-50mmHg时,大脑皮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表现为烦躁,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至死亡。

      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也随器官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越重要的器官需氧量越大,对缺氧的耐受反而越差。所以当危机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调节氧的分配,保证重要器官的供养,起到丢卒保车的作用。

    5.您知道缺氧与衰老的关系吗?

    躲不开的衰老,躲不开的慢性缺氧

      缺氧衰老学说

      1969年国外的学者就测出,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动脉血氧分压平均降低0.3毫米汞柱。

      即随着年龄增长,氧分压逐渐降低,出现缺氧。

      年龄与血氧分压的关系

      随年龄增长,血氧分压降低

      20-29岁  血氧分压 84-104mmHg

      30-39岁  血氧分压 81-101mmHg

      40-49岁    血氧分压 78-99mmHg

      50-59岁  血氧分压 74-94mmHg

      60-69岁  血氧分压 71-91mmHg

      慢性缺氧与衰老关系密切:人体器官缺氧会加快衰老,导致多种慢性疾病。

    6.如何简单快速监测是否缺氧?

      血氧饱和度

      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 )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是呼吸循环系统的重要生理参数。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

      数值及意义

    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静脉血为75%。

    一般认SpO2 正常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

      有学者将SpO2 <90%定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目前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很普及,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随时可以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

    指夹式血氧饱和仪:小巧、方便、无创,随时可用,一般夹在手指即可显示血氧饱和度、脉搏等。

      为什么有缺氧的症状,监测血氧饱和度却有可能是正常的?

首先:一天中的血氧饱和度是变化的。

      正常人的耗氧量在一天当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变化很大,上图中可以看到,血氧饱和度在一天中,饭后和睡眠时会出现低谷。在不同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其次:缺氧也分为一过性缺氧和持续性缺氧。一过性缺氧如在密闭空间内过久,脱离环境后缺氧可改善,再监测血氧饱和度就可能是正常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没有明显缺氧,但由于过度紧张和担心,夸大了症状。

  总结

    氧与人类关系密切,缺氧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慢性缺氧可加速衰老,导致慢性疾病。

    如果出现缺氧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找缺氧原因,进行科学补氧。

专家介绍

高春锦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朝阳医院

现任亚太潜水与高气压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芳香医药分会会长,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席专家,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德(国)高压氧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从事内科、高压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八年。

曾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

1988年至201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主任,先后主持并指导了“北京卫生重点扶植学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加合作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编和参与撰写专著十八部。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一项。

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6)9110111号];

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励;

2008年--获国际高气压医学会BOEREMA医学勋章;

2010年--获北京医学会工作贡献奖;

2012年--获北京医学会先进个人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可他给了你些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快乐。——赵浴辰《可乐》 爱情的新鲜期到底有多久? L刚刚结束了一场恋爱,对方是她的...
    移动塔阅读 2,143评论 2 2
  • 朋友说:运动是件快乐的事儿。运动的男人最帅,运动的女人最美。慢慢地,我开始每天行走10000步;慢慢地,我开始关注...
    西贝木子阅读 756评论 2 2
  • 去年今宵人尽望,今年此时群中浪。 风吹雨打明月藏,相思嫦娥醉吴刚。
    鼓楼和鱼pandada阅读 282评论 1 2
  • 终于开始有勇气继续写下去了,也意味着我们新生杯的正式来临。 我们的比赛都是选择了在日光正艳的中午,十二点开始比...
    小小蛋的开心阅读 265评论 0 2
  • 忘了是什么时候看到或者听到的利用微信里面【订阅号】里的搜索功能,可能看到【朋友阅读的原创文章】你看了以后会发现,他...
    荞米阅读 1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