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的个人加国东部之旅画上完美句点,总觉得还是要写些什么来记录一下这次旅行的,也许很久以后再翻看这篇日志还能捡拾起这些旅途中的点滴片段。
自从一个人从北京到南京、扬州旅行之后,就觉得自助背包旅行才是最好的方式。来到加拿大后,更加对自己的日常应用英语充满信心了,于是乎,胆子也越来越大,在转完加国西部的主要城市后,就开始盘算着自己去“探索”一下东部的美景。这个计划酝酿了半学期的时间,起初还是担心一个人去了加拿大的法语区魁北克省,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会遇到各种麻烦,直到最后定了去往极寒的西北区Yellowknife看极光的机票,才一狠心定下了从Calgary飞往Quebec City的机票(有时候真是一冲动什么决定都能做)。接下来的空闲时间就大量地花在了“百度旅游”“Couchsufer"”Lonely Planet“的网站上。毕竟全程都是自己规划,所以更是得费尽心思查阅资料,规划行程,降低开销。建立在对加国人民的信任上,也出于对花销和体验当地文化的考虑,最终选择了couchsufer沙发客这种旅行方式(也就是通过couchsufer网站找到愿意提供住宿的当地人家,这样旅行期间的住宿费就可以省下来了!)。于是乎,联系好了魁北克市、蒙特利尔的人家,住宿和免费导游一举两得。
从来没有这么完整地自己规划过一段行程,Google Map上查路线,预定Westjet机票,各方打听VIA Railway的情况,联系当地人,设计路线……总之种种都经历了,自己也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自己不试试,永远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可以成功的。You can make it if you really want to!毕竟,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怀有极大的热情要去远方,你总会找到各种途径,通往远方的路永远畅通;如果你没有想去看看未知的勇气,那你尽可以找到无数的借口来回避,”没钱“”没时间“”太累了“。只缺少那一点”热情“的催化,本可以欣赏美景的时光就会变成寻找借口的浪费。
Quebec City
2013年12月26日,终于拉着旅行箱乘上飞往Quebec City的航班,虽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但也对之后的9天充满期待与新奇。来到Quebec City的机场,瞬间有种从美国来到法国的错觉,所有的标示牌上写的全部是法语,即使看不懂,也能凭着仅有的一点点法语词汇和英文瞎猜。广播里,人群里,几乎很少能听到Hello, Thank you, Goodbye等词汇,全部成了优雅的Bonjour, Bonsoir, Merci, Au revoir.完全陌生的环境,总还是让我有点小小的不安,各种“万一……”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打的来到住宿地点,已经是晚上接近12点多了,一个人坐在出租车上看着一排排房子闪过,也突然会有小不安。石头房子,尖顶教堂,楼外有楼梯的小楼,街角橙色灯光的小店,偶尔飘来的法式蓝调音乐……这和西部的加拿大完全是两个世界一般。午夜,小城也沉睡了……在忐忑中终于来到一排石头房子外,司机大叔还很热情地用蹩脚的英语跟我确认了地址又帮我拎下沉重的行李。于是,我终于来到我的第一个目的地。
住在一个很友善的魁北克人家里,我也得以听一听当地的故事。以前就听说魁北克口音和法国法语口音是不一样的,听法国室友抱怨过魁北克的方言,这一点也在当地人那里得到证实。但似乎魁北克人对法国人的法语也很不待见,当然,不可否认每个地方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语言是最好听的。
第二天,在房子对面天主教堂的钟声中醒来,又一个大好晴天,那就先自己出去在附近转转吧。刚刚下过大雪的魁北克小城显得非常清静,路上行人裹着大衣匆匆走过,抵御接近零下30度的刺骨严寒。街边的小店都只有一个小小的门,一不留神就会被忽略。加拿大西部城市随处可见木制房屋,在这里却都成了石头堆砌而成,每一个角落都有精致的彩绘装饰,满街彩色的小房子,形态各异,透出法国人那种精致的情调。不过,第一个问题就是午饭问题。首先不得不说这座城已经把法国人那种慵懒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走过一个个小饭店,总会看到上面用法语写着À11am,到11点之后才开门,这且不说,门外贴着的菜单上写的全部是法文,一个英文单词都没有。实在是无奈之下,最终决定去一个墨西哥餐厅,至少那菜单上还有图能看啊……可以说,这一天就在四处游荡和找饭吃的过程中度过了……
魁北克古城区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那是魁北克市的精华所在。走路前往古城区的路上,到处都是别致的建筑,也到处都是上坡下坡路,往远处看去,还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那就是圣夏尔河。据说曾经的魁北克也是满城木头房子,直到几十年前的一场大火,把一条街上的房子全部烧毁,法律就规定房屋建筑必须使用石砖,而且墙面要比屋顶高,这样也防止一家着火而波及到邻居。终于来到古城墙下,这就是进入魁北克古城区的入口了,亲自站在城墙下,总有种找到了网上图片真实地点的欣喜感。
沿着Saint Jane大街走去,还可以看见当年的繁华。满街的精致小店面,散发出温暖的橙色灯光,还有法式甜点的香味,听到的也再不是重金属的欧美流行音乐,而是富有节奏感的风琴和法语乐曲。为了找到地图上的芳堤娜城堡酒店,一个人在古城区里四处摸索。就算没有找到目的地,这路上的风景不也是如此美丽?既然来到慢节奏的小城,那也就放慢脚步,且行且欣赏。圣劳伦斯河面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草地上的雪已经齐膝,艰难地迈着步子走到河边,可以眺望河对岸的城。静静的雕塑,静静的河流,一切都是祥和的。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一回头,发现芳蒂娜城堡高耸的尖顶就在身后的高地上。绿色的屋顶,略有白雪覆盖,高高的墙面,层叠的屋檐,虽没有欧洲古堡的沧桑感,却也充满了童话色彩。那时候的心情,就像发现了宝一般。走过城堡,来到一条小街上,这里倒是更加热闹,圣诞的气氛还未退去,小店旁的圣诞树装饰得五彩缤纷,窄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说着各种语言的游客。拐进一家纪念品小店,想着搜罗一下Made in Quebec的特色小礼品。店主是一位银发老人,热情地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给我介绍着小店里的每一个小物品,到处都充溢着满满的花木香气。这样的小情调,也许是魁北克最迷人之处,让自己慢慢地融入其中,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情,这才是旅途中比纯粹发现美景更重要的。
走出古城区,行人匆匆,也许都在赶回家期待一场温暖美味的晚餐。但在不知方向地走过不知名的街道后,我才发现自己确确实实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尤其是在这种下雪天,路上到处是泥泞,下坡路更是挑战。正在毫无头绪地往前走时,一辆出租车停下来,司机摇下窗户,是一位白发老人,他用法语问了一句,虽然我只听懂了Bonjour, Madam。我解释着自己只能说英语,于是他就用不太流畅的英语问:“The road is very slippery, where are you going?"我给了他地址,本想着只是问问路线,他回答说:”You can come inside.",那也好,免得这么冷还得走半天。一路上,他聊着魁北克这座小城,好奇地问关于中国的事情,还开玩笑地说:“Do you have boyfriend?""No.""Ah, good for you! You can find a good Quebecois boy here if you stay longer!"对话轻松而愉快。很快就到达目的地,正要拿出钱包,他却说了一句:”It is free, because you are so beautiful, it is very nice to talk!" 看,旅途中总能遇见不同的人,偶遇不同的惊喜,也许那也是法式的随性与浪漫风格吧。
3天的魁北克城之行在12月30日完美结束,Au Revoir, Québec City!很巧的是,前往火车站时打的,又遇到了同一个司机,这个城市真的小而传奇呢!他告诉我,他曾经是一名厨师,虽然生活稳定但收入很低,而且天天千篇一律,于是他才选择出租车司机的职业,不仅仅是因为稍高的收入,更因为在路途中他可以碰到更多完全不一样的人,听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这样的生活很美好。他留下名片,希望待到魁北克的盛夏,我再来拜访这座城,找回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们。
踏上前往蒙特利尔的VIA列车,在夜色中缓缓驶离魁北克,下一站,Montréal!
Montreal
如果说魁北克是一个优雅古典的女子,那蒙特利尔就显得更加现代而富有活力,比之为一个朋克风格的文艺女子也不为过,甚至,在有些人看来,她会疯狂到有些“不良少女”的感觉。在当地一个大学生的免费导游下,我得以见到这个充满文艺气息而又热情洋溢的城市。沿着Saint Catherine大街走在市中心,街道两旁高楼耸立,时不时会发现现代化高楼中突然出现一座华丽的尖顶天主教堂,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却一点也不显得突兀。蒙特利尔可谓是一座不夜城,到了夜晚,才是这里年轻人最活跃的时候。遍布全市有上千的night club, pub,霓虹灯下热情奔放的酒吧和夜总会每到晚上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地方。我都惊讶于这座我曾认为文艺小清新的城市居然是如此豪放的,例如有专门的脱衣舞夜总会,甚至还有一家专门的色情电影院,至于说Saint Catherine街东段的The Village同性恋村更是让我惊讶于这座城市的独特!我已深深折服于蒙城人的娱乐生活。这也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在皇家山Mount Royal上就可以俯瞰整座城,但在风格上却与魁北克如此不同。似乎只要有一片空地,蒙特利尔人就能把它当做开办音乐会的好地方,每年夏天,大街小巷,草地广场,经常会有热闹的音乐会,据当地人说,在夏天的蒙特利尔,你一定不会无聊,只要拿着一本日历,翻翻看每天都有什么演出,到处都可能有音乐和野餐聚会。这就是蒙城人的生活态度吧,安逸而又不失热情。
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是在蒙特利尔旧城区度过的。白天看看古城的美丽建筑,晚上在old port旧码头和新认识的当地人体验了魁北克式的新年倒计时。虽然温度已经低到可以把iphone冻到自动关机,但和着魁北克当地歌曲,看烟花升空,耳边是蒙特利尔人欢乐的祝福Bonne Année,也绝对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和同行的蒙特利尔当地男生在倒计时牌子前照相,一个阿姨模样的人笑着走过来,充满愉悦地对我说: “May I help you to take a photo of you two, you look so nice together!”想必她一定是把我们当情侣了吧,但是她那一脸的幸福是那么美好,我完全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我们在倒计时前留下合影)。想想去年今日,是在北京世纪坛跨年倒计时,今天我是在大洋彼岸的蒙特利尔走过2013,时间与空间的大变换,谁知道明年今日又会在哪里呢?
Saint Catherine,唐人街,斑驳的石墙,华丽的天主教堂,古朴现代融合的大学校园,后现代的艺术馆,构成我对蒙特利尔的记忆。也许,我还会再来看看夏天的蒙特利尔!
不过还是有个小插曲,为了找到Central Station,大早上6点半就起来,装好了行李,跟着谷歌地图的指示乘坐地铁。但是出了地铁之后就完全没了方向感,虽然有点小慌张,但还是尽量冷静下来,几乎走20米就问一个人,终于在开车前半小时到达中央车站。要相信,每个人都是热心的,有一位老人还带我走了一条捷径。虽然素不相识,还是要感谢一下这些肯停下脚步帮助陌生人的人们。
Ottawa
其实走了这么7天,自己也觉得很累了。没有旅行社的安排, 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自己要时刻关注着所有的动态,不过幸亏只有最后一站了,首都渥太华!渥太华就显得很有首都特色了,繁忙的街道,匆匆的人群。这个英法双语各占一半的城市,明显少了魁北克那种法式风情,但比之于西部的城市,还是能体会到法国文化存在的痕迹。下午来到Parliament Hill,只为体验一下首都国会的那种威严。开阔的空地下,国会大厦的Peace Tower格外显眼,欧式建筑风格,依然能感受到最高权力的气场。国会内部依然华丽丽,在一个小房间内,摆放着一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单,也许就像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这里祭奠的是为国捐躯的英灵,铭记着战争的创伤。走走停停,看过国会后,渥太华似乎也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在渥太华遇见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出租车司机,一路上都在“炫耀”自己”熟练“的广东话,还非常好奇地跟我讨论北京人口数量问题。其实觉得这些人们都很可爱,遇见他们也让旅途更增加了几分乐趣。在送我到达渥太华机场后,他说了句:“谢谢!你真是好人!”
10天的旅途,最终完美结束。这是一次旅行,也是一次挑战,最终算是实现了自己半学期来的愿望,可以满意地在地图上画上自己的足迹。旅行而不是旅游,不是单单为了享受去走马观花地看一看风景,住一住酒店。行在途中,发现世界上还有如此美丽的风景,世界的这个角落原来还有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遇见这么多惊喜,遇见这么多不同的人。每每行走过一座城,都会发现不同的感动,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心灵也会变得更开阔更包容。最美不过是旅途中,不要仅仅为了寻找目的地而寻找,不要错过路边的风景,花花草草皆景致,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不同。
女孩子一定要经常旅行,不能做宅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见识最重要,你见的多了,自然就会视野宽广,心胸豁达,女性所特有的一些弱点便会淡化,优点便会突出了。——新井一二三《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