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相处中的困难转化为相处中的自在

佛家说:烦恼即菩提。


用在一向不喜欢和人类幼崽呆在一块的我身上,每天面对两个能打能闹能窜能跳的男孩身上,几乎是平均两分钟就要崩溃和暴跳的节奏。

人到中年,要养生,要心静,心里念着阿弥陀佛却离“阿弥陀佛”越远……[失望R]怎么办?

难解。

如果我把请他们安静并化身天使各忙各的不要打架闹事吵我,作为理想,那我一定会永远失落。

我的烦恼并不是孩子们吵闹向我索取,而是我对无法掌控现实的恐惧,投射在孩子们身上,投射在关系里面,就变成了他们为什么这么淘神,这么让我痛苦。

我想要的安宁是距离与空间,是不必频繁干扰的相处。其实用在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之间有时候是可以实现的。

当我听老大分享他一天的见闻,或是听他不厌其烦的吐槽,我会让自己拿出一部分精力去倾听,满足他的同时也让我链接已经十岁相对独立的男孩。

当我陪老二讲绘本的时候,他才会安静可爱下来,我和他共享这种难得的平静,或者请他去画画,玩会玩具。

当兄弟俩搅和在一堆出现状况时,我明白挑战来了,事实上着急应对解决之法或许不是必要的,接受他们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或许会有帮助的多。

因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天知道。

那我就不要忙忙乎乎的想着随时准备灭火,状况来了就解决好了,至于吵闹的节奏,是我需要接纳的现实:有孩子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是更多,既然如此我为何不好好规划时间,在孩子们放学后就不安排重要的事情,在白天或者更早去完成就好。

也不需要去追求完满,追求所谓的理性规则(即应该要这样,不应该那样的自我约束和社会标准)

放松对自己的钳制,放低对自由的要求,不为状况的意外以及状况的不受控而所苦,这难道不是一种自在,不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