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游成都,第一个感觉是:热。这是一种空气湿度大的潮热,从早到晚,都像是困在蒸笼里的馒头,绝没有塞北早晚那样凉爽的风。几天行程中,只有在青城山靠近山顶的时候,感受到清凉的山风。早晨在岷江边跑步,不一会儿就满身大汗,这一点和在天津的北运河边跑步很像,晚上没有空调万难入睡。
其实气温最高不过三十四五度,和天津差不多,天气预报里很多城市的气温已经接近四十度了。这天气躲在空调房里没什么,东奔西跑地游玩体力消耗就会比较大。
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成都博物馆、都江堰、青城山这些著名景点,也去了春熙路、锦里、宽窄巷子、灌县古城这些网红打卡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人民公园里的鹤鸣茶社,一是青城山。
漫步成都街头,到处是熊猫玩偶,到处是双流老妈兔头,到处是老妈蹄花,老妈看来够勤快的。
武侯祠,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明代合并为汉昭烈帝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以汉昭烈庙与诸葛亮殿为核心,形成前君后臣的祭祀格局,这种将君臣庙宇毗邻而建的方式,既体现了对诸葛亮的尊崇,也暗合了“君臣一体”的儒家理念。
武侯祠旁边就是锦里,古色古香,多是小吃和文创礼品店,和全国各地古色古香的小吃街并没有大不同。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来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总面积近300亩,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一处非常独特的园林盛景。
宽窄巷子在不远处,一条宽巷子,一条窄巷子,游人如织,和锦里差相仿佛。数不尽的小吃摊和礼品店。
人民公园内的鹤鸣茶社,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坐在树荫掩映下的竹椅上,品着盖碗茶,观着川剧变脸和茶艺表演,强劲的风扇吹走溽热,终于感受到了些许安闲与惬意。只是,锦里和宽窄巷子同样规格的品茶看演出只要28元一人,这里却是58。未经比较,不知异同。
加上地下,成都博物馆有七层展厅,足足可以逛半天,人非常多,需要提前预约,倒是个了解川蜀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成都的美食多是麻辣口味的,以花椒和辣椒打底,品尝起来就有几分惴惴。不辣的老妈蹄花味道似乎平平,倒是里面的一道豆花牛柳让人难忘,豆花和牛柳都嫩滑,加上独特的酱料,让人胃口大开。吃重庆火锅的时候,我怂怂地点了鸳鸯锅,但确实辣锅的味道才配得上麻辣鲜香这四个字,吃起来口感更好。只是,吃一会儿就有烧心的感觉,前日吃串串也是这样。后来我吃完饭就配一大瓶冰凉的酸奶,效果不错。钟水饺似乎有名,水饺上也浇了厚厚的辣椒。奎星楼街饕林餐厅吃到的锅边馍印象深刻,金黄色长长的一条,一侧轻薄酥脆如煎饼,另一侧厚重甜腻恰好可以中和川菜的辣味。
成都各景点门口,乌泱乌泱的人往游客手里塞旅行社广告页,广告上还附有成都地铁线路图和成都地图,也算提供了便利。还不时有人过来推广滴滴出行,他并不拉你到具体的某一辆车上,只是推荐你使用滴滴出行的小程序,领优惠劵后打车最低才五元钱。
去熊猫谷都江堰青城山,需要从成都犀浦站坐二十分钟城际列车到离堆公园站。车上很多站票,感觉上更像地铁。
天气仍旧溽热。十点多到熊猫谷时,熊猫都躲回带空调的别墅中去了。熊猫谷有熊猫三四十只,有的躲起来睡觉,有的背朝着游客坐着,只有一只旁若无人地抱着竹子啃。这里的熊猫和在全国各地动物园看到的熊猫也没什么不同。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来看一只动物睡觉,没多大意思。山间竹林茂盛,溪水碧绿。小熊猫的放养地很远,走近前,却只看到一只趴在架子上的小熊猫背影。那只小熊猫看起来热坏了,它就趴在工作人员放在架子上的一大块冰旁边,背一起一伏的,不知是在睡觉,还是在小憩。
游都江堰选择的是一条最省力的路径。导航到六号门秦堰楼,进入后一路向下首先游览二王庙,二王庙是为了纪念秦代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崇伟功德而建成的。之后穿过安澜索桥,安澜索桥全长261米,始建于唐代,为我国五大古桥之一,原名珠浦桥,清嘉庆年间,由何先德夫妇集资重建,改名安澜桥。接着游览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南桥,时间充裕可以等到晚上八点后观看鼎鼎大名的蓝眼泪,之后从1号门出,全程下坡,毫不费力。因为入住的酒店很远,六号门又没有包裹寄存,我背着所有行李在烈日炙烤下游玩了整个都江堰,体力真好。
青城山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两地相距二十公里之遥。前山是道教圣地,以道教建筑和传统文化为核心,后山则以自然风光为主。从前山山门开始,沿步道游览建福宫、月城湖、全真观、上清宫等风景,也可选择坐索道上山,坐落于海拔1260米的青城山之巅的老君阁,其中供奉有太上老君坐莲像,下山途中有天师洞、朝阳洞等景点,适合文化探索与休闲游览。这一次独自一人上山,挺好。不必照顾,不必迁就,一步不停。我踩着凉拖,拿着瓶水,穿着清凉的背心短裤,拄着捡来的木棍,就这样轻车简从地慢慢踏着石阶往上走。青城山并不甚高,也不甚陡峭,只在下山时遇到一段直上直下的天梯。连进出山步道加起来总共十二公里,用时三个半小时。
中途不需要休息,经过道观、风景也只是略停留几秒拍张照。一路不停地就是走走走,我的乐趣似乎不在山顶,不在风景,不在道家文化,而就在这不停的行走中。上山越走越热,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前胸后背小腿肚上不断地涌出来,滴在石阶上,十分惬意。下山时不用费力,感受到了山间的凉风习习,满眼绿色,溪水从石缝渗出,是北方看不到的景色。
在山上吃了碗面,十三元,配一罐十元的雪花啤酒,这价格实在不算贵。
总有索道开不到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挑山工了。路上遇到的一个挑山工,小小的个子,却背了大大的竹筐,里面放了几大包矿泉水,拄着棍子缓缓上行。他的负重前行,像希腊神话中不断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也像我们这一个个中年人。山顶卖的矿泉水想必都是这样背上去的,五元一瓶,价格很合理。还看到有滑杆可供人乘坐,一段山路二三百元。
下山来,打车去青城后山再爬一趟,体力上也没问题。却感觉些许厌倦,深怕后山的风景类似前山,终于没有去。
都说成都是一个慵懒闲适的城市,我对此并没有体会,毕竟我只是一个步履匆匆的游客。我在几天时间内东奔西跑了很多景点,却并没机会沉静下来细细品味它的内在。在外游荡了十来天后,终于回到了塞外小城。气温和走的时候差不多,大约在20度到30度之间,早晚穿着短袖短裤甚至能感觉一点寒意。在这个到处溽热的夏天,这里才是我的梦中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