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一个小镇上,拜了一个烧制茶杯的师傅,师傅无名无姓,却声名卓著,师傅年逾七十,但手艺功夫却丝毫不减。
师傅常说,茶杯是小而不可缺的器具。
竹叶青青,竹竿隐隐。
师傅的杯子上总有一杆青竹,青竹之上,不多不少,三片翠叶。师傅烧制的杯子,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它们从来不会有相同的形状,杯上的青竹更不会有重复的姿态,是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晓敏看着惊叹,但师傅总是摇头叹气,他说这些器具皆属次品。
晓敏已经跟着师傅学了十年,可却只是学会了烧制一个杯子的手艺,一点都没有学会翠竹的描绘方法。
有一次,晓敏在仔细的描绘翠竹,却没发现杯子已经在桌角边缘,于是,晓敏失手将烧制好的杯子砸碎了 “师傅,晓敏是否天资不够,蠢钝如此,晓敏是不是学不会青竹的描绘了?”
“你只是不够耐心。”
师傅罚了晓敏,他交给晓敏一把扫帚,让晓敏去清扫院子里的竹园。竹园里满是落叶,青翠的,枯黄的,铺满了整个圆子。晓敏清扫了半日,只扫清了半个园子,扶着扫帚,抬头望着天,晓敏不明白师傅的用意。
“如何不扫了?”
师傅路过,带了这一句话便走了,晓敏拿起扫帚,继续清扫。
扫了一日,晓敏终于将园子扫净,手酸腿麻,扔了扫帚,晓敏仰躺在竹园里,满天满眼皆是青翠的竹子和竹叶,微风带起竹叶沙沙的声响,晓敏不禁想起师傅描绘的那些青竹,那种灵气,傲立在天地之间,与这竹林一样坚毅清新。
晓敏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沁人心脾,那是植物发出的味道,不是竹子竹叶的香气,是笋!
从那日开始,晓敏不再画青竹,转而埋头画起了笋。师傅见晓敏画笋,只是摇头笑了笑,而没有说些什么。
又过了一年,师傅办了一场展会,他摆出了他新烧制的青竹杯子,还有晓敏的白笋杯子。晓敏在一旁看着,来的人很多,可众口一词,皆言白笋被子不如青竹杯子,晓敏低头羞愧,整整一日,竟没有一个人夸赞晓敏的白笋杯子。
之后,师傅病了,一病不起,晓敏悉心照料,可师傅却没有一点要好起来的征兆。
“你啊,手艺不错,只是缺乏耐心。” 这一日,师傅拖着病体非要起身与晓敏说话 “你可知道,别人为何不都喜欢你烧制的杯子吗?”
“是晓敏的白笋画的不够好。”
师傅摇头 “问题出在杯子,是你的杯子烧制的不够精良,咳咳,你执着于杯身的花纹图案,可知杯子最重要的,是品质而不是样子。”
“可晓敏已经烧制了十年杯子……”
师傅摆手躺下,不再开口,晓敏亦闭口无言,十年的功夫难道还不够吗?晓敏辗转反侧,一夜难眠。
第二日,师傅便驾鹤西去了。
师傅的故人前来吊丧,那时晓敏才知道,原来师傅用了整整五十年的时间练习烧制的手艺,而绘竹只练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