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胖有一篇文章很火,题目是《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 我们会看到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局面 那就是教育分层。
随着阶层的固化,不同层次间的鸿沟会越来越深,难以逾越。虽然很沉重,但毕竟是事实。
对于个人来讲,光知道事实不够,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应对。
罗胖提到,最佳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不是说提升认知不重要,恰恰相反,如果能提升认知,那当然是极好的。
问题在于,即使你知道很重要,但其实并不清楚具体怎么做。换句话说,提升认知是一个操作性很弱的方法。
什么叫操作性弱?
一是没有容易衡量的标准。
二是没有系统性学习方法。
没有容易衡量的标准,很好理解。比如怎么给认知水平评分?你怎么知道你的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假设你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试图提高认知。但你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提高了(也许还降低了呢)。没有真实的反馈,很难谈得上进步。
没有系统性学习方法,也好理解。比如学习英语,我们知道要练习听说读写,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系统性方法可以操作。但是提高认知水平呢?难道看几篇文章就行了吗?那未必也太容易了。
所以,提升认知虽然重要,但操作性很弱。跟“情商“一样,谁都知道很重要,但谁都不敢保证说,我这里有系统的方法,你一步一步做,就能提高。
如果不能实践,那就是“鸡汤”,中看不中用。
所以,更实际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方向,能紧跟时代潮流,而且操作性强。
时代潮流是什么?就像罗胖引用吴军的话:
只有2%的人能够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拨机会
那是因为有98%的人
都不相信人工智能技术会改变人类的命运
所以只有2%的人相信这个事
所以只有2%的人能够把握这个机会
人工智能,看起来离普通人太远。实际上并不远,你真的不一定要懂神经网络。对于个人来说,一切利于自动化的、智能化的事物,都是可以学习的方向。
讲一件真人真事。有一位管理几百亿级资金的基金经理,最近在跟我学习python。这位前辈业内很有名,可以说很成功了。平时他工作非常忙,但仍然愿意花时间学习编程。原因很简单,随着产品增多,规模扩大,他感觉光靠人工管理,越来越费劲,迫切需要智能化的帮助。虽然公司有IT团队支持,但他还是想自己学会编程,因为他认为这是潮流,是一定要跟上的。
他想实现的,并不是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只是想把自己的经验用程序实现,一方面可以减轻工作量,另一方面,实现仅靠人工不可能实现的策略。
这种事情,并不单单发生在金融投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正在发生着,且会继续发生。
可以预见,智能化工具将会越来越普及。就像打字一样,开始是少数人的专利,后来则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
好消息是,智能化工具的使用,是有标准和套路可以遵循的。最基本的,比如
office三大件,用的好了,哪里都有用。再比如,简单的网络爬虫,技术门槛也很低,不懂编程人其实都可以使用(然而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种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类似的技能,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标准清晰明了。在智能时代,类似技能越多,越不容易被淘汰,突破阶层的筹码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