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开始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清晨上班的路上,大多数创业者会上听着奋斗大讲堂的最新音频。到了办公室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打开罗辑思维、混沌研习社、樊登读书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些网站挨个浏览,生怕错过圈子里的最新大事和大咖观点。
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会开始刷教头学堂订阅号,除了看看有没有最新的课程,然后开始了解最新商业资讯,也一度很喜欢到分答上偷听名人的回答。那种身心愉悦和当年前辈们泡天涯并无区别。
到了晚上临睡前,他会把前面这些事情再干一遍,眼睛舒服就听音频。就这样,无比繁忙充实的一天过去了。
这是很多一二线城市办公室白领的写照。
”
■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个世界怎么了?
1、知识开始变现了
首先知识付费是来源于生活兴趣
早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习惯听各种音频节目。到了现在,就会自然而然的保持着收听各种节目的习惯,对于他们,有一些课程是打开自己新世界大门的,比如敦煌历史、中东文化,AI、VR科技介绍的。
当然还有一些课程,高级心灵鸡汤作为生活的调味品,也是会吸引人来听~
2016 年被誉为知识付费元年,在资本的助推下,知识付费产品很快横扫整个中国。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获得卫视频道实时收视第一,随后5月分答app上线横扫朋友圈,尤其是王思聪的加入,吸引了 6 万人前来收听。同年12月,喜马拉雅举办的“123知识狂欢节”销量超5000万元,知乎live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说“知识交易”这回事了。
2、知识付费的未来
到了 2018 年知识付费这个领域已经进入到混战的局面,内容稂莠不齐,未来的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脱胎于传统媒体时代的订阅购买(杂志、报纸、有线电视、书籍、光盘),但是,从供给端来看,又因为具有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在体验、服务深度广度方面,又超越了传统时代的订阅购买。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的购买力也远远超过当年传统媒体时代。因此,这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进入 2018 年,知识付费这一模式开始快速洗牌,消费者趋向冷静,目的性变强。对行业来说,资本依然穷追不舍,不断寻求新机制,比如年初兴起的“直播答题”app。对内容制作者来说,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后来者怎么赢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