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每当到中秋之月之时,难免生出凄凉与孤独之感。古时候,距离很长,鸿雁很慢。
在如今,信息的传递,此时此刻即可得到,距离不再是问题。但是,我们真的因为“此时,即刻”便可以获取他人的关注与信息而不再孤独吗?
地铁上,我们在嘈杂的背景音里大声给同学同事发语音消息;会议室里,我们见缝插针地偷瞄几条热门微博;好友聚餐,我们稍不留神就无意识地解锁手机、点开朋友圈;逢年过节的团圆饭上,我们虽然围坐一桌,却可以手机不离手,一边在老同学群里抢着红包,一边按照通讯录挨个编辑祝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幸福感存在感的指数很低,通过新闻,网页去看世界,仿佛自己没有被抛弃,通过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寻找存在感,越多的人回复,越能感觉到别人的关注羡慕。
我们身在此处,却又不在此处;活在此刻,却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此刻。正如社会心理家Sherry Turkle所说,“我们想要和他人连接,但我们又对真正的亲密感到手足无措。我们看上去在一起,但我们却各自孤独着。”
关于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各种研究层出不穷,比如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教授 Ian Bogost 写了一篇题为《世纪之烟》的杂文说到,美国加州吸烟率的下降不是因为禁烟法,而是由于智能设备的兴起,我们开始频繁查看手机来缓解我们的社会焦虑,而在此之前,人们用香烟来安抚心情。
当我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用科技安抚自己的心情,融入到社群之中而增强幸福感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失去控制的正是我们的“自我”。我们将自己寄居于“部分可见”的朋友圈状态里,寄居于几天一变的微信头像和签名上,以至于层层剥离开来,我们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我”,哪一个才是自己本来的样子。
当我们不再扎根于现实社交纽带或社区群体时,我们怎么才能有安全感?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平淡的生活,而是,孤单。
但是,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加孤独吗?不尽然。我们都喜欢把过去理想化,仿佛鸡犬相闻阡陌交通的过去总是落英缤纷其乐融融。在彩色电视机的时代,人们喜欢一起回忆放学后一起打桑葚捉泥鳅的日子;而在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不少人的“个性签名”却是木心的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但细细想来,或许,我们怀念的,并不是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而是人和人之间真挚而丰盈的接触。我们厌倦的,也并不是网络技术本身,而是让虚拟去取代真实的自我。
在一起,孤独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喂,晴 下班吗?2.还没有。。。1.我快到公司了,我过来这边拿点东西,顺便把之前在上海给你买的羽毛球拍送给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