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本”的理解

过去一直以为“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花费。比如1000块买了个包。那买包的成本就是1000块。最近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才发现生活理解偏差好多,这也让我对“成本”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还以上面买包的例子,这个买包的成本不是1000元,如果1000元拿来报了一个课程,这个课程能帮助完成某个项目、提高年终奖3000元,那其实这个包的成本应该是3000元。

当然,没人能保证1000元拿去学习了某课程 一定能提高3000的年终奖,有可能年终奖是2000、1000,甚至500。那这个包的成本就是200、1000或者500。这个成本与投入相比,就有赚又亏。

同样的,时间也可以这样推测。

你今天花时间在家肥宅了一整天,你的成本是什么?你说我没花钱没成本。呃~那你的成本可以是出去爬山带来的愉悦感、可以是出去消费了但是给你带来的形象的改变、也可以是走出去能遇见心仪的Ta的可能性。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问题是,没人能说清楚代价是什么。

与“成本”同时刷新的还有“沉没成本”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原来成本的概念是看将来、看未来、发展的眼光。

同时被纠正的还有“沉没陈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因为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如果没什么可放弃的,也就不存在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在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范式成本,是看未来、不是看过去。

“都已经……”的论调是不是很熟?

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

买了一张电影票,去到电影院开了个开场,不是自己想看的,走不走?

不走?要在电影院至少花1.5小时;走?电影票花真金白银买的呀。哪些是成本?

在这里,电影票钱已经沉没了,不再是成本了。而留在电影院看完电影的那个时间是成本。

同样的,生活也如此。

有朋友会在家庭出了原则性问题后,反复念叨“我跟TA在一起已经3年、5年了,现在分开太可惜了”。

排除感情的问题,单纯从分析的问题,过去的3年、五年已经沉没了,你只需要考虑以后在一起是否会快乐。这样想问题,会不会轻松点?

对成本的新理解,整个人有没有开心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