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人都是带着满满的一腔热情,投入工作。
每天时间安排的很满,工作很努力,时间不够用,事情却还有一大堆没有来得及处理。
事情多到停不下来。
为何你做事越来越没效率
小A来公司有三年时间了,老板看到她很努力,便让他成为了部门主管。
这三年,小A一直以来在工作上都是勤勤恳恳,不断地提升自己,生怕自己能力跟不上,做不好自己的工作。
可是,部门主管的岗位对小A来说是机遇,更多的成为了小A的挑战。
从事主管岗位4个月以来,工作量不断叠加,每天都是满满的工作安排。
处理不完的事情,给小A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小A向老板递出了辞呈。
而老板认为小A的做法是在逃避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她自身存在的问题,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退缩。
老板和小A 沟通了一个小时,老板发现小A虽然是很努力的工作,但是她的很多努力,其实都是低效的努力。
也就是说,小A的学习方法是低效的。她并没有将自己学到的内容和经验用在实践中。
她喜欢学习,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没有好的方法,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闭环,最后导致她做的都是无用功。
高效率的人,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化的回报
《吃掉那只青蛙》中讲到:“工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尽可能从你的脑力、体力和感情投资中获得最高的回报。”
也就是花最少的时间,把事情做到尽可能最好。
美国通用公司的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在给员工培训的时候后,提出了“吉德林法则”。意思就是把难题清楚地可视化,写在纸上,事情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会因为遇到困难,潜意识选择了用逃避的方式,不断拖延或干脆放弃,最后酿成了负担。
不要把把精力分散到与目标无关的事情上,而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够改变结果的事情上。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把问题直接记录下来,再进行思考,找出事难题背后真正的原因。
把一天中有限的24小时,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钟,都能产生最大的价值。
停止无效的付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你拿出一分钟制定计划,在行动时将会节省出相当于制定计划10倍的时间。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A4纸笔记法”。
简单的一张纸,便能够在工作时,高效的分析、和实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清单思维”。
清单思维的本质,就是用清单的方法来将要做的事情可视化。
帮助我们提升每天的工作效率和时间利用率,达到用较小的投入,并获得最大的产出。
我们可以把清单思维,大概以下三点:
1、把所有的事情捋顺,减轻大脑没用的负担。
清单就像一个简易的工作记忆存储器。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串联起来。
用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安排。
比如把每天要做的工作写成一份清单。
井然有序,然后只需要按照清单中的任务去执行。
2、制定出可执行的目标。
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找捷径,喜欢呆在相对舒服的地方,遇到一点困难,很容易就会在心里面寻找各种“借口”,最后就会演变成为拖延或直接放弃。
给当前的事情确立下明确的目标,更能很好的敦促我们尽快的行动起来。
花费一点时间制定出明确的目标,然后按照不同的节点,分解成几个小目标,然后再评估完成这些小目标后可能获得的阶段性结果。
只要确认目标的可行性,就立马全力以赴的行动起来了。
3、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有限,只有做好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得到最大回报。
工作时,列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按照以上的步骤去做。把所有次要和与目标不相关的任务抛到一边,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计划中去。
比如开篇的小A,因为承受不住主管岗位的工作量,而想要辞职。
分析一看:小A一直把注意力不断分散到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分不清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才会使他效率低下,承受着压力。
所以,每天不要到公司就着急工作,而是花费几分钟的时间,给当天制定一份任务清单。
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时间和任务的安排。
把与目标无关的事情全部抛弃掉。
如果能坚持做到长时间的制定计划,并且完成。
相信一段时间后,你的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